语文第1部分专题2第3讲.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和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5.语境分析法 即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是确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所说的事和理来判定实词的含义。比如《项脊轩志》说:“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此句中的“借”字,就不可理解为“借阅”之借,因为借阅一本几本尚可,哪有“借”满架书之理?况且,归有光家是书香门第,所读之书又不会是什么珍本秘书,一般是用不着去“借”的。此“借”字当读为“积”,是“堆叠”的意思。 4.结构分析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和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5.语境分析法 即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意义是确定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所说的事和理来判定实词的含义。比如《项脊轩志》说:“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此句中的“借”字,就不可理解为“借阅”之借,因为借阅一本几本尚可,哪有“借”满架书之理?况且,归有光家是书香门第,所读之书又不会是什么珍本秘书,一般是用不着去“借”的。此“借”字当读为“积”,是“堆叠”的意思。 8.古今比照法 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项。 9.依形推义法 利用汉字形音义的联系推断词义。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推知字义。如,“赢粮而景从”,“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语音推断“景”为古“影”字,名词作状语,就好理解了。 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必考内容,要提高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能力,只有把知识的积累和方法的巧妙运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方能奏效。 二、文言虚词理解题 (一)提分策略 1.分清虚实,定标准 文言虚词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 2.辨明用法,定意义 一个文言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之”,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中的两个“于”都作介词,但前一个“于”作“从”解,后一个“于”作“比”解。而相同的用法也可以用不同的文言虚词来表示,如“皆、悉、咸、举”都可以用来表示范围。 3.体察语气,明用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据事似闲,在用实切。巧者回运,弥缝文体,将令数句之外,得一字之助矣。”这段话揭示了文言虚词在连缀文辞和表达语气方面的作用,而且还总结出文言虚词运用的一些规律。“夫”“惟”“盖”“故”表示发语,用在句首,“之”“而”“于”“以”用在句中,“乎”“哉”“矣”““也”用在句末,等等。 4.巧用现有资料,降难度提速度 在解答时可以先确定课内语句中虚词的意义和方法,然后据此推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具体语句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结合前面阅读时的理解,进一步断定其能否讲通。进而判定两词的用法及意义是否相同。 5.代入检验 将判断出来的意义、用法代入句子中,若结合上下文,语意通畅,即可验证准确。如“而”“且”都有表承接、转折的意义,若判断为承接关系,可用“就”“随后”“那么”替代,若判断为转折关系,则可用“可是”“但是”替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 (二)推断文言虚词常用的方法 1.语境推断法 常见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一句,这里的“乃”是副词还是连词呢?我们可以考察一下前文的意思:前文蔺相如说和氏璧是天下共同称颂的宝玉,赵王送璧时设九宾礼于廷,表示对大国的尊重,那么璧送来了,秦王也应对赵国表示尊重,“设九宾于廷”。这样看来,蔺相如提出的是一个必要条件,两句间是“只是……才……”的关系,因此,“乃”应解释为“才”,表条件。 2.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据语境,只要能推断出其词性不一样,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 3.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