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案例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过案例研究 促进有效教学 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 王小刚 什么是教学案例? 问题一:教学案例的概念 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与讨论的、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件。 问题二:教学案例的结构 问题三:教学案例与教学设计的区别 问题四: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问题五:撰写教学案例的关键点 在教《刘胡兰》这篇课文时,老师一开始就问:“这篇文章是写谁的?”学生举手回答:“是写刘胡兰的。”老师又问:“你怎么知道的?”“题目就是刘胡兰”老师接着问:“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1947年1月17日。”“你怎么知道的?”“课文第一句就是怎么写的。”就这样按照课文的内容一句接一句问下去。 什么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概念 引起意向 明释内容 调试方式 关注结果 有效教学的四个逻辑必要条件之:引起意向 在美国,有这么一堂历史课: 老师宣布考试分数后,发现学生垂头丧气,便说,如果要想加分数,就给我10美元,但是,只能是白种人的学生。学生们都愤怒喊叫,拼命跺脚,把课本、书包扔向教师,表示抗议。老师用早已准备好了盾牌来抵挡,并作水枪向学生扫射。学生们坐下来歇一歇的时候,老师严肃地说,刚才就是当年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反对种族歧视,组织示威游行的情境。他倒在统治者的真枪实弹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给我们留下了《我有一个梦》。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案例:一堂篮球课 “谁来为大家表演运球技巧?我们给他们打分,然后我们请最高分的人当我们的老师。” (调试方式--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表演者更加积极热情地展示水平,观摩的同学不时送上掌声与喝彩。学习过程是分组进行的,我让学生教学生会,把练习出现的问题推回给学生相互帮助来解决,由学生会自己主动练习与发现。 “是不是这样?” “要用手指运球。” “手腕放松!运球高度不要超过腰部!” (明释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学习) 教得认真,学得积极,练得开心。每个人都是老师也是学生,老师和学生相互学习。教师巡视各组情况,不时与同学交流,参与了学习的整个过程。慢慢的,孩子们的动作竟也有板有眼、有模有样了。阳光的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关注结果--学生学会了) 有效教学应具有的行为要素 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目标的叙写 教学材料的处理 教学行为的选择 组织方式的编排 教学方案的形成 教学准备策略之:目标叙写 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教学目标叙写举例: 一老师在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中写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争辩能力”等。 点评:写法是不规范的,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 教学目标叙写举例: 有位教师在写《海燕》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写了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点评:这种写法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和学生的写作技巧到底进步了多少。 教学目标叙写举例: 如根据地图,指出我国的首都北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保护要从我做起的道理。或在10分钟内,学生能完成15道简单计算题。“ 评价:该目标指出了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明确的参照依据。 教学目标叙写举例: 如“就提供的某一道应用题学生至少能写出3种解题方案”,“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学生至少能记住4个单词”等。 评价:该目标指出了学生学习之后预期应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便于评价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教学目标的误用问题 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立……观点” [举例]有一位高中教师上一课时的“克隆技术”,他写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 1)理解克隆的概念 2)了解克隆技术的一般过程 3)认识克隆技术在生活实践中的运用 4)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2、能力训练目标:把克隆的知识与教学相关内容相联系,培养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及思辨的能力。 3、情感训练目标: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激发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德育培养目标:通过研究讨论克隆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形成看待问题的科学观和方法论。 点评:这位教师不了解目标陈述的技术,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行为主体混乱; 有些行为动词不明确; 有些是目的而不是目标; 目标分类不科学; 简单问题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