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血清学反应.ppt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 血清学反应 一 血清学反应的概念及一般特点 抗原及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均能发生特异性结合,在体外结合能发生可见免疫反应。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故称为血清学反应。 血清学反应根据抗原性质、反应条件、参与反应物质,则表现出反应有多种多样。其反应的一般特点是: (二)结合的可逆性 抗原抗体结合是分子表面结合,这一结合受理化因素的影响,当温度超过60?C或pH降至3以下时,则抗原抗体复合物又重新离群。离群后的抗原、抗体,其理化性质、免疫活性保留。 比例不适合—不能完成第二步反应 —带现象 (四)反应的阶段性 抗原与抗体进行结合,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阶段,反应快,几秒钟至几分钟即完成,但无可见反应; 第二阶段为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可见阶段,表现为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反应进行较慢,需几分钟或更久。第二阶段受电解质、温度、pH值等影响。两个阶段在反应进行中无严格界限。 (五)影响反应的因素 1.电解质 血清学反应须在适当浓度的电解质参与下,才出现可见反应。在凝集、沉淀反应操作时,一般用生理盐水或8%—10%高渗盐水作稀释,才出现较强反应。 3.酸碱度 血清学反应通常用pH6~8,过酸或过碱都可使复合物离群,pH值在等电点时,可引起非特异凝集。 二 血清学反应的类型 沉淀、凝集、琼脂扩散、中和、补体结合和免疫吸附试验等。 三 血清学反应的应用方式和目的 抗原抗体反应是特异性的,在应用时必须有一个是已知的,通过反应来鉴定另一个未知的。例如鉴定某一病原微生物时,多用已知抗体。诊断传染病时,对慢性病可用已知的抗原检测未知的特异性抗体;诊断急性病则用已知的抗体检测未知的抗原(病原),如炭疽病等。 (二)生物活性物质的超微定量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放射免疫等技术,抗原抗体检测的敏感度均大为提高,已达到能精确测出Pg的水平,其敏感度已大大超过了常规的化学分析。此类技术已应用于测定动物体内的激素、维生素、药物及其他病理过程中的微量产物。 (三)抗原或抗体在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定位 用荧光抗体、酶标抗体技术,可以检测病毒或细菌在动物各种组织细胞中的分布。应用免疫酶组化法及铁蛋白标记技术进行免疫电镜观察,可以测定病毒在亚细胞水平的定位,也可测定淋巴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及抗体的产生情况。据此可分析传染病发生的机制及对免疫机理的探讨。 (五)血型鉴定 用细胞直接凝集实验、血凝抑制实验、溶血实验等技术,可作血型鉴定、亲子关系的确定、新生儿和出生幼畜溶血病的诊断。 第二节 沉淀试验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下,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白色沉淀,称之为沉淀试验(Precipitationreaction test)。 可溶性抗原 +免疫血清 出现沉淀现象 (血清蛋白、病毒) (抗体) 比例适合 沉淀原 沉淀素 比例不适合 不出现沉淀现象 一 液相沉淀试验 1.环状沉淀试验 原理:试管内,下层沉淀素与上层 沉淀原在液界面应形成白色沉淀环。 用途:检测皮毛中的炭疽 杆菌抗原(Ascoli试验) 2.絮状沉淀试验 抗原与抗体在试管内混合,在电解质的存在下抗原抗体复合物可形成絮状凝聚物。此法多用于毒素和抗毒素测定。 二 琼脂扩散试验 琼脂是一种含有硫酸基的多糖,加热溶解于水,冷却后凝固成凝胶,琼脂凝胶是一种多孔结构,其孔径大小与琼脂含量有关,1%琼脂凝胶孔径为85nm,能使许多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扩散。当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的一定位置上相遇时,则两者结合形成沉淀线。沉淀线的位置与抗原、抗体颗粒的大小、浓度,沉淀线的数目和所含抗原组分有关。琼脂扩散可分为单扩散(抗原或抗体中一种成分扩散)和双扩散。 根据其扩散的方向可分为单向单扩、单向双扩、双向单扩、双向双扩,其中双向双扩应用最广。 1 .单向单扩散 将0.6%-1%琼脂加热熔化后,加入定量经预热的稀释抗血清,混合均匀后,加入小试管中,待凝固后加入0.5ml抗原于其上,直立,置于37?C中,2-3h后出现沉淀线。由于抗原的扩散,使沉淀线不断向下推移,而最初形成的沉淀带随抗原的扩散而向下推移,最后稳定。沉淀带距抗原愈近,其浓度愈大,可作抗原浓度测定。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