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寄生复口吸虫和复口吸虫病研究进展.pdf

鱼类寄生复口吸虫和复口吸虫病研究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3卷 第 1期 (总Bg期) 鱼类病害研究 2001年 4月 鱼类寄生复 口吸虫及复 口吸虫病研究进展 孙 军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武汉 430072) 摘 要 复口吸虫是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 自然水体里,特别是在人工 养殖环境中,复口吸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能使寄主产生一系列的病症,严重的 能弓}起寄主的大量死亡 。奉文对复 口吸虫的几个重要方面 :分类学、生活史、流 行病学、致病机理和防治进行介绍,井简要介绍其在中国的研究。 荚键词 复 口吸虫病,复 口吸虫属,分类学,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机理 1简介 复 口吸虫病过去被称为 “寄生性 白内障病”(parasccataract),运种病的病原体 被认为是复口吸虫的后囊蚴。后囊蚴一般寄生在鱼晶状体内,由于后囊蚴的长期寄生, 使鱼的晶状体逐渐变混浊,呈现乳 白色,因而有 “白内障”之称,严重的使鱼眼角膜 破裂,水晶体脱落 。 复 口吸虫是水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寄生虫,它们的第二中间寄生阶段是在鱼体中 完成,在这个阶段,复口吸虫的寄生往往导致鱼产生很多病症,如突眼、溢血、白内 障,鱼停止生长并消瘦和脊椎变形。在大规模的人工养殖中,复口吸虫病的爆发能导 致鱼大量死亡,特别是在 育苗和育种阶段。在本文 中里,我们简要地介绍复口吸虫分 类学、流行病学、病理学、免疫学及其防治,在它生活史的介绍中,由于对其鸟类阶 段生活的了解较少,就不作讨论 。 复口吸虫的大量研究工作大多是由国外进行和完成的,在我国,有关复 口吸虫的 记述最初均见于各种科学考察报告,1963年潘金培和王伟俊(1963)对找国池塘养鱼中 严重流行的二种复口吸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进行 了详尽的研究后 ,发现它们是不 同于国外报道的二个新种,命名为湖北复 口吸虫(DiplostomulumhupehensisPan& Wang1963)和倪 氏复 1:3吸虫(DiplostomuhonniedashuiPan&Wang1963)。都小英(1987) 在研究虹鳟复口吸虫病时,发现一种寄生于虹鳟水晶体的囊蚴,对其形态 、生活史、 生态及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后,命名为山西复13吸虫(Dtplostomulumshmuansis zheng1987)。随后 吕军仪(1987,1990)~1:较研究了湖北复口吸虫和倪 氏复口吸虫早期 生活史的实验生态,包括温度 、光照对它们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及某些数量的变化,并 对两种复 口吸虫的各期幼虫形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聂品(1996)r~究了寄生于鲢、鳟 第 23卷 第 1期 (总 89期) 鱼类病害研究 2001’年4月 和草鱼 的复 口吸虫 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 ~ (1959,l965)对鹗形类吸虫中的双穴科复口吸虫进行 了一些报道和研究, 但 由于样本取之鸟类,都是成虫,并没有对其生活史进行研究。 2分类学地位 复 口吸虫属∞iptostomum)的种超过 27,但复口吸虫属的分类地位存在很大的争 议和混乱。在 国外,Bykhovskaya-Pavloskaya等把复 口吸虫属归为鹗形 目(Strigeidida) 复 口科(Diplosl~mafidae),而 Y~ agufi把它归于复殖 目(Digena)复 口科(ChappeU,Hardie Secombes.1994)。在国内,潘金培和王伟俊(1963)根据Hughes氏分类法把湖北复 口 吸虫和倪 氏复 口吸虫归于鹗形科(Strigeidae)复 口吸虫属 。陈心陶等(1985)把复 口吸虫催 归 r复殖 目双穴科 ,潘炯华等(1990)把复 []吸虫属归于复殖吸虫亚纲双穴科 。 对种的精确鉴别和分类也存在很大的困难 ,特别是对复 口吸虫幼虫的鉴别和分 类 。在非常缺乏寄主种类对寄生虫形态影响研究的情况 F,我们只能利用精确的形态 计量法及遗传学的 一些方法击鉴别很小的,非常柔软的复 口吸虫幼虫,而澄清整个属 分类上的混乱,在理论上需要详尽研究每一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对其每一个寄生阶段 的形态进行准确的描述,特别是观察成虫由于寄主特异性差异发生的变化和寄主对寄 生虫本身的影响,但在实际研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