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唐代文论(下):从杜甫到白居易 2015秋.ppt

第九讲 唐代文论(下):从杜甫到白居易 2015秋.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唐代文论(下):从杜甫到白居易2015秋要点

第二,现实主义诗学的创作原则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在端正了诗的情感本位之后,“为时”、“为事”自然是“合”于“圣人感人心”之道,将诗作为治国理政活动的补助手段: 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手请谏纸,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缺,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进闻于上,上以广宸聪,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则;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白居易的所谓“时”,是指时代之治乱,所谓“事”,是国计民生的大事,触及、切人这样事关国运兴衰的重大时事,才是他现实主义诗学原则的最高实现。 第三,现实主义诗学的美学原则是“系于意,不系于文”,即反对所谓“空文”。 他在早年《策林六十八?议文章》中曾有云:“稂萎秕稗生于谷,反害谷者也;淫辞丽藻生于文,反伤文者也”。 犹如农夫“耘稂 萎、簸[bò]秕稗[bǐ bài] ”而“养谷”,“删淫辞,削丽藻”则是“养文”。 他批评李白、杜甫都很赞赏的谢朓、鲍照之诗说:“‘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他也赞扬杜甫“贯穿今古,视缕格律,尽工尽善”,但符合他的思想与审美尺度的,“可传者千余首”中“亦不过三四十”。 他似乎也不绝对反对风雪花草人诗,但要求像《三百篇》中那样,“‘北风其凉’,假风以刺威虐也;‘雨雪霏霏’,因雪以慰征役也;‘棠棣之华’,感花以讽兄弟也;‘采采芣苢’,美草以乐有子也。” 新乐府诗的缺陷: “其辞质而径”、“其言直而切”,“意激而言质”,造成新乐府诗的艺术性远逊于思想性。 “顷者在科试问,常与足下同笔砚,每下笔时辄相顾,共患意太切而理太周,故理太周则词繁,意大切则言激;然与足下为文,所长在于此,所病亦在于此。” (《和答诗十首序》) 四、司空图的“韵外之致” 如果说,盛唐至中唐的诗“境”理论主要由佛教“境界”说的诱发,释皎然的《诗式》、《诗议》是阐释佛教与禅宗诗歌美学思想的代表性论著; 白居易的“新乐府”理论及《与元九书》是儒家现实主义诗学的纲领性文献; 那么,迟至大唐帝国弥留期出现的司空图诗论、《诗品》,则是道家诗歌美学建构的经典性作品。 有唐一代的“三教合一”,终于在诗歌理论领域也明显地体现出“三足鼎立”。 司空图(837—908),字圣表,河中虞乡人(今山西省永济县)。唐咸通年间中进士,曾任殿中侍御史、礼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他也很想在那混乱时刻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历尽坎坷之后,一事无成,在黄巢起义风潮中,他返回家乡河中中条山王官谷,隐居于此,以诗酒自娱。在闻知唐帝国亡后绝食而死。 他的诗学著作主要有《与李生论诗书》、《与王驾评诗书》、《与极浦书》和《诗品》等。《诗品》是不是司空图所作尚有存疑。本讲所用资料主要是三种诗学书信,《诗品》的资料也有所涉及。司空图在中国诗学上的突出贡献是他提出并论述了他的“韵外之致”说(也可叫“味外之旨”说)。 (一)“近而不浮,远而不尽”——“韵外之致”说的美学内涵 文之难,而诗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江岭之南,凡足资于适口者,若醯([xī]醋),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若鹾([cuó]盐),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jù]辍(遽辍:足够)者,知其咸酸之外,醇美者有所乏耳。彼江岭之人,习之而不辨也,宜哉。 《诗》贯六义,则讽谕、抑扬、蓄、温雅,皆在其间也。然直致所得,以格自奇,前辈诸集,亦不专工于此,其下者耶!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贾浪仙诚有警句,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其下者哉?噫!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 司空图所说的“韵外之致”,首先是把诗分为“韵内”与“韵外”两层。“韵内”是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所表达的意义,这是诗歌直接呈现给读者的实在的东西;“韵外”则是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隐含的意味,这种意味是一种“虚空”,要靠读者“思而得之”、“品而得之”,它是一种深藏的意义,一种悠远感,一种弥散般的艺术空间。但“韵内”与“韵外”是有密切联系的,只有“韵内”有真美,“韵外”才可能有意味。 “韵外之致”的美学内涵是“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诗的形象具体、生动、栩栩如生,似乎可能触摸到,这就是“近而不浮”;而于具体、生动、可感的形象中又有丰富的蕴含,所抒发的感情含而不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让读者愈读就愈有味,这就是“远而不尽”。在这里,司空图似乎提出了一个“悖论”式的论点,“近”的容易“浮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