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docVIP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岭南文化论文菊坡学派与岭南史学摘要]南宋学者和政治家崔与之创立的菊坡学派,对岭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在文学、思想领域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且大多曾经担任史官,对史学具有明确的认识,表现出与宋代义理史学完全不同的求实致用特征,为岭南地区史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崔与之 菊坡学派 岭南史学    崔与之(1158-1239年),字正子,号菊坡,卒谥清献,广东增城人。他既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在文学、思想领域均有建树的学者,创建了菊坡学派,成为岭南地区主持风会的一代名臣。近20年来,学术界对于以上几方面内容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拟根据崔与之对史学的认识,以及在淮东、四川居官和岭南赋闲三个时期培养史学人才的事迹,着重考察菊坡学派对南宋岭南史学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一   崔与之治学虽以诗赋闻名,但对经史之学同样具有良好的素养。他自幼刻苦读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崔与之出生不久,遭丧父之痛,无依无靠,只得随母亲投靠外家。他后来记载说:“与之幼孤而贫,居于外邑。”稍长即受萝岗人钟遂和发蒙,俾与其子钟启初同学。钟遂和字克应,仕宦不显,官至宣议郎,被崔与之尊称为克应公、宣议公。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崔与之曾致书钟启初说:“念惟世伯,昔曾卵翼与之,训诲与之,恩同父子。”钟启初字圣德,号玉岩,排行第四,被崔与之一生尊称为四兄。宋理宗绍定元年(1228年),崔与之在给他作的墓志里说:“予少时,叨承宣议公提携训诲,俾与四兄同学同游,皆在萝岗也。”这段艰苦的生活经历,对崔与之的人生至关重要,不仅得到了知识的积累,而且培养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格,后来在治学和为官方面都形成勤勉务实的作风。   尽管少年崔与之在岭南发奋学习,然而宋代的岭南地区文化发展仍然相当落后,读书人前途渺茫,缺少进身机遇。崔与之遂毅然告别家乡,于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赴南宋都城临安求学。后来弟子李昴英见其在太学时的书稿,曾作跋语说:“吾州去在所四千里,水浮陆驰,大约七十程。士以补试,虽登名。犹未脱韦布也。故稍有事力者,犹劳且费之惮而尼其行,寒士又可知矣。公奋然间关独往,一试预选,随取高第。平生勋业名节,实贤关基之。长短句有‘人世易老’之叹,必期三年成名而归。书所云云,立志已卓然不凡。”他在临安埋头读书,心无旁骛,“既中选,朝夕肄业,足迹未尝至廛市”。绍熙四年(1193年),崔与之中进士乙科,成为岭南历史上第一位由太学及第的人,极大地刺激了家乡学子的求学热情。诚如元人王义山所云:“五羊之广,则为象犀珠玉之广,诗书礼乐之风未敦也。姑以近世言,丞相菊坡由上庠取科第,广之士自是而相励以学。”临安求学的经历,使崔与之接触到许多硕学之儒,积累了丰厚的经史知识和学识素养。明人刘履赞誉“其未仕也,以经史文章,纲常制度,善恶得失明其学”,就是对崔与之的恰当评价。因此,他对于史学具有一定的自觉认识,已经具备人仕之后担任史官的条件。   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十一月,朝廷任命崔与之为秘书少监。次年正月,以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十二月,又升任秘书监,仍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盲。南宋秘书省被称为“著庭”,负有撰修史书之责,故秘书监、少监均为史官。例如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七月,诏秘书省国史日历所“凡日历事,长贰通与修纂”,于是秘书监和少监成为撰修日历的史官。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十月,朝廷诏“圣政文字,秘书监、少同预编类”。自此秘书省的长贰秘书监、秘书少监,成为编撰圣政记的史官。崔与之对于秘书监、少监的职责是明确的,他在奏疏中说:“朝散郎、新除秘书少监崔某状。……顾惟群玉之府,世之耆儒硕学,篷武其间者能几人?椎然不文,躐有此幸,非特一身之宠,抑为五岭之光。……擢贰道山,辞至三而未获。赘员史局,俾共二以奚堪。”南宋一代任秘书监和少监的官员,皆为饱学之士,极一时之妙选。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素养,无法叨居此任。崔与之能够在一年时间之内由少监升任正监,充分表明在经史方面具备优势,不但能够胜任,而且可以服众。正如他在奏疏里所说:“窃惟汉以蓬山萃四方之名流,唐以瀛州极一时之妙选,当世以为盛事,后人又为美谈。逮我国朝,尤重兹选,自非邃学异才,清修雅望,岂容滥厕其间!是以人才辈出,前后相望,实为他时峻用之储。”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朝廷以崔与之权工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他上奏说:“续奉圣旨,崔与之升兼同修国史、兼实录院同修撰。……况史才自古为难,虽宿学有词莫措。兹圣经方袭六以为七,非陋儒可共二而兼三。反复以思,凌兢而惧。”从崔与之关于《汉书》的讲解中,也可以看出他对史官的职责认识非常明确。他“为讲官时,说《汉书》二节,是前人无此发明。一云:汉文帝君臣不学。即位初元,首以狱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