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民族.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民族要点

第二章 民族 一、民族概念表述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有关民族概念的表述 瑞士--德国 布伦奇里(1852年): “民族者、民俗沿革所生之结果也,民族最要的特质有八: (一)其始也同属一地; (二)其始也同一血统; (三)同其肢体形状; (四)同其语言; (五)同其文字; (六)同其宗教; (七)同其风俗; (八)同其生计, 由这八种因素相结合,并传之子孙,久而久之,则成为民族”(梁启超《饮冰室全集》卷五说二)。 注:在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地翻译并介绍西方民族定义的是: 梁启超 在一些英文辞书中,民族(nation)一词既解释为民族,又解释为国家。在法文中,也直接借用英文nation一词,既指民族又指国家。在英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语系中,民族和国家是同一词、同义词。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原因是西欧的英、法等国均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形成了单一的民族国家。 nation的流变与变异:18世纪末,该词流传向东欧,日本明治维新后传到日本。1898年,梁启超从日文中把该词翻译到中国,翻译为“民族”。中国人一直把该词主要理解为“民族”,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当代。 今天我们对这个词比较准确的理解是它既包含“民族”的含义,也包含“国家”的含义,而且要求“民族”“国家”是等同的。这对单一民族的国家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法兰西民族就等同于法兰西国家。正因为如此,所以该词的派生词都有国家的含义。比如nationality,指的就是“民族性(国民性)”、“国籍”。 (二)中国历史上民族概念的表述 中国古代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 “族类”概念的普遍使用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 (《左传》) 顾欢《夏夷论》 今诸华士女,民族弗革,而露首偏踞,滥用夷礼 最早使用“民族”一词 中国近代对民族共同体的称呼 中国进入20世纪后:“民族”开始大量使用 梁启超引入布伦奇里民族“八要素”说 孙中山关于民族的“五力”说 注:中国近现代“民族”一词的来源是 从国外引进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 “我们研究许多不相同的人种,所以能结合成种种相同民族的道理,自然不能不归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这五种力。这五种力,是天然进化而成的,不是用武力征服得来的。”(《孙中山选得》(卷一本)1981年版,第620-621页) “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当中。 在中国最早使用汉文“民族”一词的是王韬,他在《洋务在用其所长》(1882年)一文中称:夫我中国,乃天下之大国也,幅员辽阔,民族殷繁。 “纸上”民族观:卡·伦纳尔和奥托·鲍威尔 二、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的产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立者。他们对民族特征、特性问题有过许多的论述,如语言、地域、共同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共同感情、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工业条件等方面。 1902年《崩得在党内的地位》: “一个民族没有一定的地域是不可想象的。” “民族这个概念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民族应当有它的发展的地域,一个民族应当有它共同的语言基础。” 马克思主义民族定义 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的论述 经过长期的思索和实践,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了“6+1”理论,即: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说来,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构成民族的六个特征 共同历史渊源的作用: 1、是民族精神联系的纽带,是民族内聚力、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2、是形成民族的物质条件之一,它对民族的生产方式、语言、文化等其他特征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 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 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向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分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挝、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