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论.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适应论精要

论适应 似水年华逝水如初 摘要 本文首先对追求统一性解释的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提出了一些问题,进而提出自己的猜想,接着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猜想进行社会学的解读,然后在实例中验证我的猜想。 关键词 社会学理论;行为分析;情景适应 我们看到的社会结构究竟是如何变化的,是如结构功能主义所说,还是像社会冲突论所讲,亦或是孔德或斯宾塞的进化论所述?有没有可能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和情境下,物质条件、技术发展与政治社会文化相互适应、整合后达到的一个动态平衡?即社会结构单元互动、适应的结果?人们的行为动机是什么?是社会交换论所说的报酬、互惠?还是拟剧论所说的形象整饰与角色期待?还是心理学家说的潜意识和本能?有没有可能是这些要素在特定情境下的博弈、妥协达成的适应性结果? 作为社会学宏观理论的代表,结构功能主义从孔德到默顿繁盛了近200年,它的贡献当然不可磨灭,其主导的社会有机论的思想在解释社会主体结构时得心应手,然而由于它只强调社会整合,忽视社会冲突,不能合理地解释社会变迁(Dahrendorf,1959)—也就是我们在史书中常常看到的定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命题。所以在20世纪50、60年代的世界性的社会动荡中被科塞和达伦多夫进行过批判,但是冲突论却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冲突看做社会的普遍现象和社会变迁发展的动力,并且认为相对稳定的社会只是社会冲突的暂时性缓和,这当然无法解释跨度很大的稳定的社会,作为这场辩论的旁观者,我感觉到,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是因为他们对系统的不可或缺的功能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就像人不能少了任何一个器官一样,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缺一不可的,即社会构成单元和系统是同时存在的,不是先有系统然后才有单元的,而社会冲突论强调社会结构的阶级特点,即社会本身的构成单元和要素就是不平等和不稳定的,他们的功能也不是社会所必需的,他们的存在只是不同群体利益的博弈的妥协的结果罢了,如此一来,就像人们一直争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问题,我认为,世界是公平的,善恶不过是我们的一个自己都分不清界限同时也很不好拿捏和把握的判断标准,人最初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所以,这时候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出于我们所谓的无知,而不能够说他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同样,社会的组成部分不是“人性本善”—一直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贡献而不管自己的生存,亦不是“人性本恶”—只想着自己怎么压制和消除那些反对自己的群体,他所做的和婴儿一样,不过是为了生存罢了,也就是说,社会的组成部分为了自己的生存,适应社会而产生出对社会有用的但不是必须的功能,举个简单的例子,各级地方政府的纪检部门是当地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肯定没有这个部门,社会系统也会继续运行,这很轻易地否定了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它也不代表任何达伦多夫所谓的准群体或者显群体,即它没有阶级的特点,它是一个稳定的对社会具有非必须作用的构成单元,所以它也没有走向社会冲突论的极端,它存在的理由是为了让自己继续存在下去,所以它产生了在我们这个社会看来非常重要的监督审查机制,如果他没有这个作用或者是其他不起眼的作用,它就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也就是说,它为了生存适应了我们这个社会,就像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是人性发展的两种极端,,结构功能主义和社会冲突对社会组成部分的看法也不过是是社会组成部分发展的两个极端而已,这可能是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的一个窗口。 而从微观层面上看,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人类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社会交换论,无论是霍曼斯的行为主义交换论还是布劳的结构主义交换论,都有与“经济人”相似的共同的假设:人是理性的;人们的行为总是趋向于最大限度的合理化——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报酬,即利益最大化。这里的“代价”与“报酬”的含义不仅仅包括物质的东西,也包括精神的东西。先不说这个假设是否站得住脚,我们先看看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面的一个案例:近代雇主为从其雇佣者那里获取最大可能的劳动量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就是计件工价的方法,譬如,在农业中,收获要求最大可能的劳动强度,因为,由于天气无常,高额利润与重大损失之间的差异取决于收获的速度。因而,在收获季节,计件工价制几乎是普遍流行的。并且,由于雇主对加快收割速度的兴趣随着劳动结果和劳动强度的增长而增长,雇主一次又一次地做出这样的尝试,一再提高劳动者的计件工价,从而给劳动者以机会来挣取对他们而言是很高的工资,以鼓励他们提高自己的效率。但是,雇主却常常遇到一个奇特的困难,其发生频率之高往往令人惊讶;即提高计件工价常常招致这样的后果:在同一时间内做完的活儿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为劳动者对工价提高的反应不是增多而是减少其工作量。例如,某个人按每英亩1马克的价钱一天收割了2.5英亩地,从而挣得2.5马克。现在,工价提高到每收割1英亩得1.25个马克。本来他可以轻而易举地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