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务人员的精神需求.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注医务人员的精神需求课件

如何满足医务 人员的精神需求 沈竹均 为什么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 它直接关乎医院管理工作。 所谓管理,无非是让员工做出你所希望的行为。 行为的根源是动机,动机的根源是需求。 人的需求是驱使人们行动的最终原因。 所以,管理者要通过满足需求引导行为。 它直接关乎提高员工生活品质。 它直接关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文明幸福型医院。 为什么要讨论这样一个话题 需求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而人们往往只注意到物质需求。 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目录 Contents 精神需求及其重要性 1 医务人员精神需求的特点 2 医务人员精神需求的表现形式 3 医务人员精神需求的满足方式 4 1 精神需求及其重要性 1.1 人有精神需求,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 可分为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人们在精神上、心理上的欲望和追求。 人的需求: 精神需求: 习近平: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时时刻刻都存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是精神、物质的共同载体。人有双重生命,一重是肉体的本能生命, 另一重是精神生命和智慧生命。 1.1 人有精神需求,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 隐蔽性:自身难把握。(李商隐《无题·春蚕》);不便于表露;认为精神需求是奢侈品,是额外的要求。 多样性:对精神需求的要求具有多样性;每个人都有多个“我” 。(毛泽东谈豪放派、婉约派诗词) 依赖性:民以食为天,物质需求是基础。物质需求满足了,才能谈得上精神需求。 精神需求的“三性” 依赖性 多样性 隐蔽性 精神需求 的“三性” 容易被忽略 往往难把握 常常被轻视 1.1 人有精神需求,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 物质生活极大丰裕。人们不再为衣食住行而担忧,其需求自然转向精神生活,希望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1.2 现阶段精神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生活物化、节奏加快。 以“物”为中心,更加实际,以为“幸福”、“快乐”、“安宁”在外面,向外寻求; 欲望很多,容易浮躁。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我们走得太快了,灵魂还没有跟上来。木心《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人们将更加聪明,更加机灵,不一定变得更好⋯⋯ 1.2 现阶段精神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1.2 现阶段精神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呈个体化趋势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中国人每天的休闲时间平均是2.55小时,其中,1/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 1.2 现阶段精神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呈个体化趋势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拓宽了人的社会交往和精神交往领域。 另一方面,人类的社会属性受到挑战。直接接触和沟通减少;专注度弱了; “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牵挂、思念带来的幸福感淡了。 1.2 现阶段精神需求显得更为迫切 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呈个体化趋势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木心谈多情与无情。《诗经》、李白《赠汪伦》、王维《渭城曲》、贺敬之《回延安》 感情发自内心。不矫情、不煽情。 1.3 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弥补精神需求的缺憾 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叙天伦之乐。 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第18回) 元春的由衷感慨 探春 伤痛之语: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第55回) 1.3 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弥补精神需求的缺憾 东方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 西方有圣人焉,此心同,此理同也。 并非只有东方人有此感悟。近代思想家王韬 1.3 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弥补精神需求的缺憾 我的生命,是从认识你的那天开始的。 《红与黑》特.瑞那市长夫人 1.4 管理者必须关注医务人员的精神需求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优秀的员工要懂人,要理解医务人员。 2 医务人员精神需求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对客观世界的感知更敏锐、更丰富。 精神生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像阳光 、 空气一样须臾不可或缺。 有的人甚至视之高于物质生活,他们甘愿做出牺牲、 付出代价。如调科室、不和某位主任共事等。 2.1 强烈持久 职业特点:高风险、生活无规律,经常超负荷工作, 承担着比常人更大的压力和责任。 内心希望:通过精神需求的满足,来达到劳逸结合、 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2 注重实效 精神需求也是分层次的。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越高,他的精神需要的层次也就越高,范围也就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