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店龙船的调查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罗店龙船的调查报告罗店龙船荟萃了传统文化的精华;罗店龙船积淀了古镇历史的底蕴;罗店龙船凝聚着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罗店龙船体现了民族的意识和精神。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曾经盛行端阳划龙船的习俗,而能保留至今的却仅剩罗店。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能完整保存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实属难能可贵,这对于传承上海的本土文化,弘扬民族的传统精神,更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就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对罗店龙船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在对罗店龙船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曾在龙船活动中担当不同角色的方方面面人物,从历史记载的字里行间探寻真实,在经历叙述的追惜忆旧中获得素材,再经过综合归纳、对照印证,才形成了罗店龙船相对具体的系统材料。一、罗店龙船盛行的客观条件罗店龙船长期盛行并能流传至今绝非偶然,而是与罗店古镇的地理、历史、客观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1、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罗店位于上海北翼,历史上曾先后属昆山,太仓(今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嘉定、宝山(今上海市嘉定区、宝山区)所辖,处嘉定、宝山、太仓三地交汇,南距上海中心城区不足三十公里,北离郑和下西洋出发地仅十公里,辖区离长江最近处只有五公里,这里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水路抵吴淞口(黄浦江流入长江处)亦近。被称为罗店母亲河的练祁河横穿全镇,流经镇区的这一段被称为市中河,市中河有着与众不同的形状,弯弯曲曲和传说中的龙十分相似,罗店划龙船历来在这段河域中进行。而周边还有着较之更为宽敞的荻泾、顾泾等好几条河流。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罗店在历史上一直是本地区经济文化的中心,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罗店镇区已拥有“三湾”、“九街”、“十八弄”,居民达四、五万,除了祖居此处的本地人,也有外地人迁入,在调查中,我们走访的不少人,他们的祖上就是从江浙各地迁到罗店定居的。集镇的扩大,人口的聚集,促进了文化需求的增长,在文化生活尚显贫乏的年代,开展有条件进行的龙船活动,也就顺理顺章了。2、迅速发展的繁华商贸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罗升在此开店,兼设客栈,因生意兴隆而引得众多人仿效,使罗店很快形成街市,并日趋繁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9—1619年),罗店已在当时所隶属的嘉定县中居“七市五镇”之首,享“金罗店”美誉(至今当地仍有“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之说),清康熙年间,罗店镇上仅商铺就达六、七百号。商贸的发达不仅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而且为举行龙船活动注入了直接的推动力,在调查采访中,百姓众说一词,皆称“划龙船的钞票,大多是商家出的”问其原因,都说“每次镇上划龙船,商店生意红火,商家能得到很大的利益”。3、相对集中的木船制造罗店镇上有个韩家湾,位于市中河边,这里居住着百余户人家,其中百分之八十以造船为业,以出租船谋生,家家有船,少则二、三条,五、六条,多则数十条,这些造船世家始于何年何月,虽无文字记载可供考证,但我们调查中接触的韩家湾人,却都能把子承父业的造船史,推算到他们所知道的最早祖先。而且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以前到韩家湾来租船的,远至太仓,昆山各地,而这些地区都在当年郑和下西洋出发地的周边。像韩家湾这样相对集中造船世家的地区,在距罗店西边二、三公里的嘉定境内还有一处。罗店的造船世家是罗店龙船的制造者,这在我们调查中被证实是确信无疑的。4、世代相传的捕鱼渔民罗店地区成陆于唐,宋代始有渔村,那时,这里的居民以打鱼为生,虽然在以后不少渔民改了行,但世代相传的渔民依然存在,直至一九四九年解放,这里还有不少渔民家庭,就是在公社化后,罗店还有一个捕捞大队。渔民吃水上饭,不少人常年累月生活在船上,善泳识水、举浆划船,自是行家里手。他们的丰富经验在划龙船中充分发挥,自然是超凡脱俗,我们在调查中,采访了龙船老划手张泉林,他告诉我们,他的祖上就是靠捕鱼过日子的,直至他父亲才当船匠,他本人随父学艺,虽是船匠,但早晚空闲,还驾船捕鱼,他还告诉我们,他在龙船上担当划手,是在父亲手中接班的,而他父亲也是接上一代班的。5、历史悠久的种棉纺织早在元代,黄道婆就在罗店地区传授种棉技术和纺织经验,促使罗店地区的家庭转向男耕女织,棉花成了当地的主要农产品,这里生产的紫花布,斜纹布畅销各地,这个史实仅从“花神堂”就可找到佐证,“花神堂”又称花业公所,是当地祭花神和棉花同行聚会的场所,“花神堂”始建于明代天启年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棉花种植和纺织业的发展,不仅使其一度成为罗店经济的支柱产业,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促进了罗店历史上的繁荣,而且也为罗店龙船在旗仗、服饰的制作和运用,直接提供了发展技术和想象空间。6、璀璨丰富的文化底蕴罗店人杰地灵,历来不乏饱学之士和多才多艺之人。在这里,明代出过四名进士,十名举人;清代出过四名进士,二十三名举人。各类从事民间艺术的专业人才更是数不胜数,如专业的吹打乐队(“和合堂”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