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 陕西省勉县医院 郑新杰E-Mail:zxj.236@163.com * 病毒性疾病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 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 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无合并症的患儿预后良好,一般5~7d自愈 2008年5月2日,国家卫生部正式将手足口病列入法定丙类传 染病进行管理。 病原学 能引起HFMD的病原型别很多,均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人肠道病毒属,其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毒 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 有报导ECHO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但仍没获得进一步证实 有关资料表明,HFMD的病原体经历了较大变迁 从世界各国报导来看,七十年代前,主要为CoxA16引起,随后EV71逐渐增多 日本HFMD的流行,经病原学研究证实是由CoxA16及其变异株和EV71型交替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但以某个型为主。CoxA16变异株出现,可能人群中抗体阳性率高,在抗体影响下诱导而成的。 我国八十年代以CoxA16为主,1989年从成人HFMD病人分离出EV71型 1998-1999年HFMD流行,各地报导均以EV71型为主,台湾、香港也是如此。 肠道病毒型别很多,均属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人肠道病毒属; 型别有CoxA5、10、16、19型及EV71型和新肠道病毒,最常见为CoxA16及EV71型,有的报导ECHO及CoxB组某些型也可引起,有待进一步证实。 病原学 共同的生物特性 HFMD病原虽然型别多样,但却有许多共同的生物特性 ①来源于人体,能引起人体肠道暂时性感染,可由人体消化道和鼻咽部分离出病毒,在正常人体血清和丙种球蛋白的制品中均可发现特异性抗体 ②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保留感染性——病毒结构中不含脂质 ③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20~30nm ④病毒核心为核糖核酸 ⑤耐酸试验是区别肠道病毒与鼻病毒、口蹄疫病毒的方法之一 肠道病毒在PH3.5仍然稳定,而口蹄疫病毒、鼻病毒不稳定 ⑥对阳离子稳定性,加入一克分子量的Mgcl2或其他二价阳离子时,肠道病毒在50℃作用1h不被灭活 耐酸试验是区别肠道病毒与鼻病毒、口蹄疫病毒的方法之一, 前者在PH3.5仍然稳定,而后者不稳定; 对阳离子稳定性; 对已知抗菌素及化学治疗药物具有抗性; 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 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 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 氧化剂、甲醛、碘酒能使其灭活 。 流行情况 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 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报告 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 1958年加拿大Robinson从患者粪便和咽拭中分离出CoxA16,同时 患者血清抗体有四倍增长,初步查明CoxA16为本病病原 1959年提出HFMD命名 1959年英国、美国加利福尼亚也发生流行 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英国1994年4季度爆发了一起遍布英格兰威尔士由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共监测到952个病例 意大利、法国、荷兰、西班牙、罗马尼亚、巴西、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也经常发生由各型柯萨奇、埃可病毒和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有过多次大规模流行 1969~1970年的流行以CoxA16感染为主 1973和1978年的2次流行均为EV71引起 主要症状为手足口病;同时也观察到伴无菌性脑膜炎的病例 1997~2000年手足口病在日本再度活跃,EV71、CoxA16均有分离 EV71毒株的基因型与以往不同 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肆虐东亚地区 1997年以来,EV71感染为主的手足口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大规模爆发流行,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导致死亡病例增多 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 4~8月份共有2628例发病 住院889例 39例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仅4~6月份就有29例病人死亡 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程仅2天 新加坡流行概况 1970年首次发生手足口病 1972年、1973年和1981年均有流行 1997年起又有许多儿童患病 2000年秋季发生了大规模手足口病流行,有4名儿童死于肺部并发症,部分病人中检出肠道病毒71型,全国的幼儿园为此曾一度关闭 国内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在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