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科生物会考全面复习资料(人教版必修123)课件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如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等)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在骨髓中成熟)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三、免疫调节 第一道防线: 内容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黏膜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二道防线: 特点: 先天性;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功能: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的类型 2.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效应B细胞(浆细胞) 记忆细胞 抗体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吞噬细胞消化 增殖、分化 被吞噬 呈递抗原 增殖、分化 暴露并呈递特异抗原 二次刺激 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 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进入体液中 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 二次刺激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二次免疫特点:更快、更强 ★在特异性免疫中,能够识别抗原的有哪些细胞或物质?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抗体 1.生长素发现 实验结论 感光部位 弯曲部位 弯曲原因 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的尖端下部 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化学本质是 吲哚乙酸等 主要产生部位: 幼嫩的叶、芽和发育中的种子 分布 但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植物体内分布广泛, 运输 方向 横向运输 尖端:向光侧 背光侧 极性运输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非极性运输 成熟组织的韧皮部 生长素 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特点 两 重 性 影响因素: 浓度、器官种类、成熟程度、 植物种类等 实例: 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 生长素类似物: 概念及应用 探究实验: 预实验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其他植物激素及其作用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细胞分裂素(分布在正在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脱落酸(分布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 乙烯(分布在成熟的组织中,促进果实成熟) 种群 环境稳态 群落 生态系统 (1)结构 (3)稳定性 (2)功能 种群特征 种群密度的测定 标志重捕法、样方法 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J”型曲线、“S”型曲线 特征 演替 (1)物种组成 (3)空间结构 (2)种间关系 (1)初生演替 (3)人类活动的影响 (2)次生演替 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 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2.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集群分布与随机分布 (二)种群的数量变化 种群的增长曲线 K/2 (三)群落的结构 1.种间关系:包括种间互助和种间斗争。 2.群落的空间结构 (1)垂直结构: (2)水平结构: 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分层现象 呈镶嵌分布 1、种群 环境稳态 2、群落 3、生态系统 (1)结构 (3)稳定性 (2)功能 组成成分 食物链和食物网 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各营养级能量的去路 物质循环 碳循环 特点:全球性,可循环利用 信息传递 种类: 作用: 自我调节能力 类型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每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向 (2)特点: (3)能量金字塔: (4)有关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5)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 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②合理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 类最有益的部分。 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热能散失) ②分解者所利用(呼吸作用散失) ③被下一个营养级摄入(除最高营养级)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碳循环 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信息的种类 ①物理信息:光、声、电、磁、温度、湿度等。 ②化学信息: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等。 ③行为信息:蜜蜂的舞蹈、孔雀开屏等。 (2)信息传递的作用: 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有利于生物繁殖。 5.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种群 环境稳态 2、群落 3、生态系统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内容 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最有效途径) 易地保护(迁地保护): 利用生物技术保护 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 应该合理开发利用 注意全球合作 5、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6、生物多样性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