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型硫氧镁早强剂的研制课件
综述 1.1水泥简介水泥,源于胶凝材料,随胶凝材料进步而发明又随其发展而演进。广义而言,囊括一切无机胶凝材料,狭义而言,专指现代水泥,特指具有水硬性的胶凝材料。因用量大,使用广被誉为“建筑工业的粮食”,与钢材、木材合称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胶凝材料,即胶结料。顾名思义指在理化作用下,能胶结其他物料并从浆体变成坚固石状体,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物质。主要分为有机、无机两类,有机类如沥青、各种树脂。无机类又可分为水硬性(石灰、石膏等)、非水硬性两类。人类对于水泥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5000年,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和古罗马砌筑石块、砖块用混合砂浆均可归类于水泥。虽然这些由黏土、火山灰、石膏等构成的原始水泥在性能上有别于现代水泥,但毫无疑问其为现代水泥的发明奠定基础。水泥可塑性强,易于与砂、石等胶结,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浇注形状及尺寸进而满足设计上的不同要求。水泥适应强、耐久性好,不但适用于炎热、严寒、深水、海底、地下、辐射等各种条件还可与其他材料制成用途各异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因其易维修、耐腐朽、不易生锈已被广泛应用于道路、桥梁、建筑、军事等工程中。水泥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作用显著,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水泥仍将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水泥的生产可概括为“两磨一烧”,即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及水泥制成三道工序。按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其生产可分为干法与湿法两种。干法生产。将原料同时烘干再粉磨,或先烘干再粉磨成生料粉,最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制得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半干法,即向生料粉中加入适量水先制成生料球,再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制得熟料的方法,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新型干法水泥指以悬浮预热器及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窑外分解新工艺制造的水泥。其生产,采用新型原料、节能粉磨技术和燃料均化,全线使用计算机集散控制,进而实现水泥生产的高效、优质、低耗、环保。这一技术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日德等发达国家,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设备使用率高达95%,中国的第一套悬浮预热和预分解窑于1976年投产。该技术有传热迅速,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效率高,热耗低等优点。湿法生产。先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再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生产方法。也有先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再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制成熟料的方法,即半湿法,此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干法生产具有热耗低的优点。缺点为生料成分不易控制,电耗较,高车间扬尘大。湿法生产的优点有操作简单,料浆输送方便,生料成分容易控制,车间扬尘少,产品质量好。缺点是热耗高。煅烧熟料的设备主要有两类,即立窑和回转窑,区别于生产规模大小。立窑:立窑主要指窑筒体立置不转动。又分普通立窑和机械化立窑两类。普通立窑是指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者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指机械加料及机械卸料。机械立窑需要连续操作,其产、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高于普通立窑。目前国外多数立窑都被回转窑取代,而在中国,立窑仍占主导地位。回转窑:指窑筒体卧置,能作回转运动。又分干法窑和湿法窑两类。1.干法窑干法窑又可划分为悬浮预热器窑、余热锅炉窑、中空式窑和悬浮分解炉窑四类。70年代前后,发展出窑外分解技术,该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回转窑产量。其特点是在预热器与窑之间增设一个分解炉。并在分解炉中加入约总燃料用量一半的燃料,使生料的预热、碳酸盐分解及燃料燃烧过程,由窑内传热效率低的地带转移至分解炉中进行,使生料在悬浮或沸腾状态下进行热交换,进而提高传热效率,此举使生料在入窑前碳酸钙分解率已达80%以上,不但减轻了窑的热负荷,还延长窑衬使用寿命及窑的运转周期,在保持窑发热能力的情况下,提高了产量。2.湿法窑湿法窑即用于湿法生产中的水泥窑,先将生料制成含水量为32%~40%的料浆。由于所制泥浆具有流动性,所以各原料混合均匀,使烧成的熟料质量高。湿法窑又可分为湿法长窑和湿法短窑两类,长窑使用广泛,短窑使用较少。为降低湿法长窑热耗,往往在窑内装设热交换器,如链条、金属或陶瓷热交换器、料浆过滤预热器。 1.1.2国外水泥发展简述古埃及人为增加土砖强度及减少收缩,在泥浆中掺入砂子和草。用这种土砖建造的建筑物在干燥地区坚固耐用,可保存多年。但不耐水,经雨淋和河水冲刷易损坏,极大限制其发展和传播。公元前3000-2000年间,古埃及人运用煅烧石膏作建筑胶凝材料,埃及古金字塔中煅烧石膏的使用便是例证。古希腊人将石灰石高温煅烧并将所得石灰用作建筑胶凝材料。公元前146年,这一生产和使用石灰的传统被罗马人继承。罗马人将石灰加水消解,并与砂子混合成砂浆,古罗马人又对石灰使用工艺不断进行改进,在石灰中掺入磨细的火山灰,如果没有火山灰,则掺入磨细碎砖。这一工艺极大提高砂浆强度和耐水性,用此砂浆砌筑的建筑物非常坚固,有些甚至保留到现在。罗马人制浆工艺传播广泛。古代法国和英国都曾采用过这种三组分砂浆,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