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动画版说课--验证机械能守恒实验课件
重庆市大江中学 冉小霞 第七章 第9节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三维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重点、难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七章第9节。既对之前学习的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复习和巩固,又为后面学习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守恒定律打下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内容抽象,但与生活联系密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学生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已经理解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为本节课做好了铺垫。高一的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我们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对实验操作存在较大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做好指导,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本实验的目的、原理,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2)巩固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亲自操作和实际观测,从感性上增加认识,深化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1.重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 2.难点 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1.教法 突出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实验、归纳的能力,充分利用实验教学、精讲点拨、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 2.学法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实验的过程、方法、步骤。 1.情境引入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是什么? (3)回顾以前学过的运动,哪一种最简单的运动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新课教学 h v ? (3)实验器材: ①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②带夹子的重物 ( ) ③纸带 ④铁架台(带铁夹) ⑤刻度尺 ? 纸带 打点计时器 带夹子的重物 铁架台 (4)简述实验步骤 ①按照课本所示装置安装打点计时器 ②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下端与重物相连 ③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④更换纸带,重复以上步骤 ⑤选择纸带,处理数据 (5)实验注意事项 ①安装打点计时器,必须使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②选质量大且体积小的重物,使摩擦阻力,空气阻力相对减小。 ③实验时,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 根据讨论结果,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学生2人一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6)分组实验 采集数据 我们验证: 起始点 h 选取第1、2两点间距约为2mm的纸带(第一个点初速度为零,作为起始点)。 (7)处理数据 得出结论 ①讨论课文中“纸带上某两点的距离等于重物……”中的“某两点”如何选取? ②怎样测定第n个点的瞬时速度? O n hn hn+1 hn-1 n+1 n-1 数据序号 下落高度 ( ) 瞬时速度 ( ) 重力势能减少量( ) 动能增加量( ) 1 2 3 4 5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物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实验。 (8)实验误差分析 ①偶然误差:测量长度时会带来误差。 ②系统误差:实验中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 必定稍小于势能的减少量 。 ③减小误差方法: 尽量减小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重物选用质量较大而体积小的物体。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方法 速度测量 注意事项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这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的数值相等 实验结果受阻力影响,多做几次实验反复验证,寻找规律 3.知识小结 用 表示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用 表示动能的增加量比较两者是否相等 本节课在学生探究的环节耗时较多,对提出的问题虽不能完全解决,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是值得的。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的探索中同学们情绪高涨,积极讨论发言,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设计实验的过程比获得精确的结论更为重要,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追求学生物理素养提升的过程,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