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板栗病虫害.ppt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板栗病虫害课件

防治方法 人工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幼龄幼虫尚未分散前组织人力采摘有虫叶片。幼虫分散后可振动树干,击落幼虫,集中杀死。 药剂防治   在幼虫为害期,可往树上喷25%敌灭灵可湿性粉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1500倍液,Bt乳剂1000倍液,对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也可喷洒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90%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 幼虫落地入土期,地面喷洒白僵菌粉剂或50%辛硫磷乳剂300倍液。喷药后耙一下,效果较好。 栗疫病 Endothia parasitica (Murr.) P.J.et H.W. Anders. 又名干枯病、溃疡病、胴枯病。 苗木及大树均可受害,主要危害主干、侧枝、小枝。 病菌的分生孢子借助于任何与之接触的动物传播;水溅能近距离传播孢子;子囊孢子从子囊壳中可有力射出,借风力传播。远距离主要是通过调运带病苗木、接穗。原木和栗实等途径进行传播。 为害特点 病菌自伤口侵入主干或枝条后,初期在光滑的树皮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水渍状、边缘略隆起的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在粗糙的树皮上病斑外观无法辨认,但剥开树皮,受害处皮层呈深褐色至黑褐色,边缘不明显,韧皮部变色死亡,形成典型的溃疡和烂皮。随着病斑逐渐扩展,直至包围树干,并向上、下蔓延,病斑组织初期湿腐,有酒糟味,失水后,树皮干缩纵裂,剥开枯死树皮,可见有污白色至淡黄色扇形菌丝体(菌丝扇)。发病枝条上的叶变褐色死亡,但长久不落。春季在病斑上产生橘红色疣状子座,5月以后在子座上溢出一条条淡黄色至橘红色胶质卷须状的分生孢子角,遇水后即溶化。在气候干燥时,子座色泽变暗。秋季在子座中出现子囊壳,子座变橘红至酱红色。随着病斑的扩展,树皮开裂,进而脱落下来,露出木质部,病斑边缘形成愈合组织,第2年旧病复发,继续扩展,形成新的愈合圈,这样年复一年形成同心密集的中心低边缘高的多层愈合圈,为开放或放射型溃疡,当病斑环绕主干时,造成整株死亡。 发病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子座、成熟或未成熟的子囊壳和少量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在病株枝干、枝梢或以菌丝形式在栗实内越冬。分生孢子可借风、雨、昆虫(栗瘿蜂、栗大蚜、栗花翅蚜、大臭蝽)或鸟类传播。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都可侵染,分生孢子是翌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孢子萌发后从伤口侵入,日灼、冻伤、虫咬、嫁接以及人为因素造成的伤口均为病原菌侵入创造条件。伤口不仅可作为病原菌侵入的通道,而且可为病原菌提供养分,使菌丝体得以扩展,深入寄主组织。   当平均温度超过7℃时,病斑开始扩大,气温维持20~30℃时,最适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病斑发展迅速。一般侵入5~8d后出现病斑,10~18d产生子座,随后产生分生孢子器。平均温度下降到10℃以下时,病斑发展迟缓。 病原菌为兼性寄生菌,引起潜伏侵染性病害,病害的发生与立地条件、气候、林分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一般阴坡、地势平缓、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经营管理水平高的林分,栗树生长旺盛,抗病力强,发病低或不发病;反之,则发病率高。幼龄林当年发病和枯死率高,老龄树当年发病和枯死率低。栗树随林龄增高,累积发病率也增高。不同栗树品种之间的抗病力存在差异。   病原菌一年四季均可形成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但以春、夏季为多,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个月,甚至可长达1年之久;子囊孢子的成熟期以秋季为多,但子囊孢子的释放是长期的,可达数月,且耐干旱,经1年干燥后遇水仍可萌发。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防止带菌苗木、种子、接穗传到无病区。必需从病区调人的苗木,除严格检验外,尚需在萌芽前用3~5°Be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1:l:160)喷施喷洒,或用0.5%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5%氯酸钠浸苗5分钟。 2、抓好产地检疫,在疫区内要彻底清除重病株和重病枝,并及时烧毁,减少侵染源。发病轻者可刮除病皮,涂抹0.1%升汞、10%碱水或401、402抗菌剂(10%甲基或乙基大蒜素溶液)200倍液加0.1%平平加(助渗剂)。 板栗白粉病 Phyllactinia guttata (Wallr.) Lèv. 主要危害叶片、嫩枝和幼芽。叶片感病后,叶面或叶背出现黄斑,随后出现大量白粉,天晴干燥时,白粉飞扬,受害叶片扭曲变形;被害嫩梢亦产生白粉,影响木质化,严重时畸形。 症 状 病叶上初生块状褪绿的不规则形病斑,后在叶背面或嫩枝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即病菌的菌丝及分生孢子。秋天,在白色粉层中产生初为黄白色、后为黄褐色、最后变为黑色的小颗粒状物,即病菌的闭囊壳。幼芽、嫩叶受害严重时呈卷曲、枯焦状,不能伸展。嫩枝受害严重时可扭曲变形,最后枯死。 病原菌为滴状球针壳菌(P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