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鲧禹治水教学设计剖析
1. 认读“壤、霆、浃”个生字,会写“禹、汪、壤、烫、浃”个生字。理解“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3.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品质。
4. 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
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介绍《山海经》
主要内容:介绍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2自读课文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认读生字
(1)出示生字:壤
(2)比较字形:壤嚷攘
4理解词语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泛滥成灾: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形成灾难。汗流浃背:浃,湿透。汗水湿透了背上的衣服。形容汗出得很多。
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6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语言简练、完整。多找几个学生来概括,最后教师总结。】
三、再读课文,加深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鲧和禹是怎么治水的,找到相关的内容认真地读一读。
四、积累词语,布置作业
1让学生抄写、积累喜欢的词语。
2作业:通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一、复习引入
认读词语
苦苦哀求 毫不理会 大发雷霆 山南海北
成千上万 泛滥成灾 不畏艰险 汗流浃背
天寒地冻 毫不在乎 兴奋不已 欢呼雀跃
二、研读课文
1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
(1)鲧禹父子为什么要治理洪水?他们治理洪水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鲧禹父子共同的精神是什么?【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体会
(1)交流一:鲧治水的理由。
①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洪水会给人们带来哪些灾难。播放相关的水灾资料片。
②理解“哀求”“祈求”的含义,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2)交流二:鲧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息壤”是什么宝物?它神奇在什么地方?
②你怎么评价鲧?
【对于鲧的评价,鼓励学生多元的理解,既要看到他的善良,不惧危险,又要看到他投机取巧的错误。】
(3)交流三: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①指名读5—10自然段。
②说说课文是怎么写禹治理洪水的过程的?
(板书:治洪前——治洪开始——治洪过程——治洪后)
③依据描写的顺序,让学生说说最感动的地方。
A. 治洪前: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
【抓主“走遍”“摸清”“导引洪水流入大海”等语句,理解禹治水讲究方法,非常有头脑。】
B. 治洪开始:大禹亲自拿着镐头,率领成千上万的人挖渠开山,疏通河道。
【体会“亲自”一词,说明大禹以身作则,不畏艰难,赢得人们的响应,因此也感动了神龟和应龙。】
C. 治洪过程:
a.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b. 参考资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为了治水,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一次经过家门时,听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还有婴儿“哇哇”的哭声。助手劝他进去看看,他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第二次经过家门时,他的儿子正在他妻子怀中向他招着手,这正是工程紧张的时候,他只是挥手打了下招呼,就走过去了。第三次经过家门时,儿子已长到10多岁了,跑过来使劲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抚摸儿子的头,告诉他,水未治平,没空回家,又匆忙离开,没进家门。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事迹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传颂。
D.治洪后:就这样,大禹带领人们,由南到北,由西到东,经过十三年的苦战,终于疏通了河道,治服了洪水。
【这句话写出了大禹治水的艰辛,“由南到北”“由西到东”说明大禹带领人们治水的地域广。“十三年”说明治理水灾的时间长。从“终于”一词可以看出疏通河道、治服洪水是多么不易,多么艰辛。整个句子以治洪的艰难险阻反衬出了大禹和人们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④小结: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