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创设问题情境 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纵观科学发展史,几乎每一
次质的飞跃都是从问题开始,可见问题是科学创新的起源。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中关于教学过程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至发现、
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学生要学习
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
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策。问题情境,就是把学
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这种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将已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还
能让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从而获得新
的知识和方法。因此,教学要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这样才能抓住课堂教学中思维的这个“魂”,
也就是抓住课堂教学的根本。
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 结合生活实际,创设实用型问题情境。
借助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生产、生活情景,以及学生所关心的热门话题提出问题,创
设问题情境。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活,认识最根深蒂固的部分就是生活中经常接触和
运用的知识,有些已经进入了他们的潜意识。在教学中引用这类事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思
想政治课学习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
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日常
生活世界引进课堂,创设一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问题应需而生,使学生的
精神需要在课堂上得到体现和重视。
例如:高一《经济常识》第六课的“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初二《思想政治》教材的
“公民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这些教学内容,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法律教
育,其目的不仅是使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主要的是在于
提高学生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在行使自己合法权利时不损害别人的合法权利,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体现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在学习这一课题时,我和游祖宏老师都把
它设计成活动课的形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消费者、经营者、法官、旁听的观众
(高二教材);原告、被告、法官、原被告的代理人及证人等(初二教材)。首先由“当事人”
讲述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真实故事,然后,每个角色的扮演者分别就这一事实陈述自己的观点,
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此次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当事人” 的权益有没有受到侵害?如果“当事人”
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最佳的解决办法是什么?通过这种形式的
活动课,使学生进一步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学
法、守法、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既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又要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
益。这就很好地体现了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性原则——— 既教了书,又育了人。
又如:在讲授《哲学常识》矛盾这一章节时,针对学生关心的友谊和爱情的矛盾,求学的
压力、社会约束和内在自由的矛盾、自身能力和目标实现的矛盾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剖
析其内在心理世界,活生生的问题即可产生,如:为什么会产生自己与同学的矛盾、自己与
父母的矛盾、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等,这些矛盾要如何解决。教师亦可有的放矢,以此来启迪
学生,从而使矛盾的含义、属性及其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等知识点,几乎随时都可
以与学生的思想需要密切结合。这既可以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和突破这一节的重、难点,同时
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可见,结合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学
目的。
二、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矛盾型问题情境。
陶行知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的教学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生对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强,教师应充分利用
这一点,提出让学生感到不可思议的问题,即让学生质疑,从而产生对问题有刨根问底的欲
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兴趣,吸引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