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6五行学说剖析
阴阳学说 主讲人:刘国英 2015年2月6日/13日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阴阳是对自然界一切事物对立统一双方的概括,它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一般来说,凡是明亮的、温暖的、上升的、运动的、外在的、无形的事物都属于阳;晦黯的、寒冷的、下降的、静止的、内在的、有形的都属于阴。 二、阴阳的特性(1)阴阳的普遍性(2)阴阳的相关性(3)阴阳的相对性(4)阴阳的可分性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 (二)阴阳互根互用 (三)阴阳消长平衡 (四)阴阳相互平衡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是指在一个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斗争,这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阴阳制约,是阴阳双方相互抑制,正由于阴阳的相互制约才使事物取得统一,维持相对平衡状态。当阴阳双方的盛衰过于悬殊时,还会表现出阴阳相互排斥,产生阴阳格拒的复杂变化。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阳互根,是指阴阳双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即相互依存。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和相互促长的关系,相互为用的阴阳双方,若一方虚弱,久之另一方亦不足,从而出现阴阳互损。 (三)阴阳消长平衡阴阳消长平衡,是指阴阳双方的数量、比例总是处于不断消减与增长的变化之中。此长彼消、此消彼长、此长彼亦长、此消彼亦消、阴阳消长变化维持在一定范围内,是阴阳处在相对的动态平衡中,实质上是阴阳双方和谐有序的状态,称之为阴阳平衡、阴平阳秘、在人体则表现为生命活动的正常状态。如果阴阳消长变化超过一定范围,阴阳平衡遭到破坏,称为阴阳失调、阴阳失衡,在人体则标志为生命活动失常的疾病状态。 (四)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互转化,是指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自向其对立面转化。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相互转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其一是渐变,其二是突变,不管哪种转化形式,都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如果把阴阳消长看成是量变过程的话,那么阴阳转化就是量变基础上的质变。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其中“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和认识宇宙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五行的主要特性:(1)木:“木曰曲直”,凡具有升发、生长、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木。(2)火:“火曰炎上”, 凡具有温热、升腾、光明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火。(3)土:“土爰稼穑”,凡具有受纳、承载、生化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土。(4)金:“金曰从革”,凡具有肃杀、沉降、收敛、清洁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金。(5)水:“水曰润下”,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闭藏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和现象,均归属于水。 四、五行的生克乘侮 (一)五行的相生相克 (二)五行的相乘相侮 (一)五行的相生相克(1)五行的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依次资生、助长的关系,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2)五行相克: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克制、制约的关系,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二)五行的相乘相侮(1)五行相乘:是指五行按相克次序的过度克制,即木乘土、土乘水、水承火、火乘金、金乘木。(2)五行相侮:是指与相克次序相反方向的反克,即反侮,相侮的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五、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一)用于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二)概括人体的生理功能(三)阐述人体的病理变化(四)指导疾病的诊断 (五)确立护治原则(六)指导养生保健 * * 五行学说 三、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呻 恐 骨 耳 膀胱 肾 水 冬 北 寒 藏 黑 咸 羽 哭 悲 皮毛 鼻 大肠 肺 金 秋 西 燥 收 白 辛 商 歌 思 肉 口 胃 脾 土 长夏 中 湿 化 黄 甘 宫 笑 喜 脉 舌 小肠 心 火 夏 南 暑 长 赤 苦 徵 呼 怒 筋 目 胆 肝 木 春 东 风 生 青 酸 角 五声 五志 五体 五官 五腑 五脏 五季 五方 五气 五化 五色 五味 五音 人 体 五行 自然界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