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张季鸾ppt课件
张季鸾 一言为天下法 匹夫为天下先 生平 张季鸾(1888~1942),名炽章。 中国新闻家,政论家。祖籍陕西榆林。 1901年,师从关学大儒刘古愚,得到陕西学台沈卫(沈钧儒叔父)的赏识和器重。 1905年,官费留学日本。 辛亥革命后回国,任《民立报》(于右任)编辑 任孙中山秘书,起草总统就职演说。 任政学会《中华新报》总编,与黄远生、刘少少并称新闻界德“民初三杰”。报道揭露军阀,多次被逮捕。 1924,主编《中华新报》停刊,经同乡推荐到政府填了一个肥缺,但是一个月不到就不干了,说:“不干这个劳什子了,还是当我的穷记者” 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外便为霖。 《大公报》 背景:1926——1937,上海孤岛 报业黄金期: 共产党《红色中华》《解放日报》 国民党《中央日报》《扫荡报》 民间:商业报《申报》 文人办报《大公报》 所谓“文人论政”, 就是“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 就是蕴含深重的伦理担当,即“对于国家社会负有积极的扶助匡导之责任”。 这是从中国士大夫“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习性中传承下来的道统 大公报 三驾马车—— (都去过日本留学,一拍即合) 吴鼎昌:银行家,出资,社长 胡正之:全能记者,且有头脑,经历 张季鸾:文人笔杆子,主编 季鸾是一位新闻记者,中国的新闻事业尚在文人论政阶段,季鸾就是一个文人论政的典型。他始终是一个热情横溢的新闻记者,他一生的文章议论,就是这一时代的活历史。读者今日重读其文,将处处接触到他的人格与热情,也必将时时体认到这一段历史。季鸾已逝,其文尚存;国族永生,亟待进步。 ——《季鸾文存》胡政之 新记《大公报》(背景) 发刊词《本社同人之志趣》—— 不党:政治独立 不卖:经济独立 不私:不图私利 不盲:理性、冷静、克制 王云笙:先生之视报业,一非政治阶梯,亦非盈利机关。乃为文人论政而设,而个人则以国士自许。 当时有人评论说,张季鸾为文如昌黎(韩愈),如新会(梁启超),无僻典,无奥义,以理胜,以诚胜,故感人深而影响远。这种风格,播洒于万千社评之内,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有助于造就社会上健全的判断力,有益于公众非情绪化的理性思维能力,有助于迈向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 擅长社评 “以锋利之笔,写忠厚之文;以钝拙之笔,写尖锐之文”——张季鸾对自己社评技巧的概括,也是其为文的基本宗旨。 逸闻趣事 按版面写评论,写完直接印刷。或信笔改来浑然天成。 30年共撰写3000多篇社评,但从不留底稿,从不留名。他说:“上午还有人看,下午就拿去包花生了” 忠厚之文:公正 在具体的办报活动中,张季鸾始终坚持对时局进行尽可能公正、客观的报道和评论。 1930年早春,蒋介石连续3次围剿红军,《大公报》在追踪报道中,不乏肯定红军的文章 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要求各个报刊一律称共产党为“共匪”,只有《大公报》从未服从这个命令。 1935年,在国民党一片“剿匪”声中,《大公报》就发表了范长江采访延安的稿子,报道了陕北的真相。不仅如此,《大公报》还派曹谷冰踏上去苏联采访的远途,曹谷冰也就成了中苏恢复外交前后第一位连续报道苏联建设成就的中国记者。 尖锐之文:三骂 嬉笑怒骂,纵横捭阖,句句如刃,句句似剑。 一骂吴佩孚,是1926年12月4日的《大公报》社评《跌霸》,文中说:“吴氐之为人,一言以蔽之,曰有气力而无知识,今则并力无之,但有气耳。”酣畅淋漓,一语中的。 二骂汪精卫,是1927年11月4日的《呜呼领袖之罪恶》,指斥汪精卫“特以‘好为人上’之故,可以举国家利益,地方治安,人民生命财产,以殉其变化无常目标不定之领袖欲。” 三骂蒋介石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后与宋美龄结婚,蒋介石电讯《我们的今日》: 今天有生以来最快乐 革命太累,我萌生退意 我结婚之后,就安心革命,革命肯定进步 不结婚人生不美满,革命不成功,所以“革命当从家庭始” 1927年12月2日发表社评 《蒋介石之人生观》 离妻再娶,弃妾新婚,皆社会中所偶见,独蒋介石事,诟者最多,以其地位故也。 男女,人之大欲也。其事属于本能的发动,动物皆然,不止人类。 太史公受腐刑而作《史记》,成中国第一良史;美国爱迪生,一生不娶,发明电学,裨益人类,古今大学问家大艺术家之不得恋爱者多矣,宁能谓其人生无意义乎。 夫何谓革命?牺牲一己以救社会之谓也。命且不惜,何论妇人? 累累河边之骨,凄凄梦里之人!兵士殉生,将帅谈爱,人生不平,至此极矣。 夫云裳其衣,摩托其车,钻石其戒,珍珠其花,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