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级电气高压课设剖析
2013级《高电压工程》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号:指导教师:日期:2016.8实验成绩评阅人课程设计的背景和目的(一)背景:冲击电压发生器是一种产生脉冲波的高电压发生装置,原先它只被用于研究电力设备遭受大气过电压(雷击)时的绝缘性能,后来又被用于研究电力设备遭受操作过电压时的绝缘性能。所以对于冲击电压发生器,要求不仅能产生出现在电力设备上的雷电波形,还能产生操作过电压波形。冲击电压的破坏作用不仅取决于幅值,还与波前陡度有关,对某些设备还要采用截断波来进行实验,此外,冲击电压发生器还可以用来作为纳秒脉冲功率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功率电子束和离子束发生器以及二氧化碳激光器中,可作为电源装置。冲击电压发生器具有如下优点:1、回路电感小,并采取带阻滤波措施,在大电容量负载下能产生标准冲击波,负载能力大;2、电压利用系数高,雷电波和操作波分别不低于85%和80%;3、调波方便,操作简单,同步性能好,动作可靠;4、采用恒流充电自动控制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绝缘试验用冲击电压的标准波形按照《高电压试验技术》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规定:雷电冲击波 T1/T2=1.2/50μs操作冲击波 Tcr/T2=250/2500μs(二)目的:冲击电压发生器在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本次课程设计的主题就是设计一个多级冲击电压发生器。而且我希望通过本次的设计过程,能够达到以下目的:掌握有关设计的基本步骤与规范,掌握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工作原理、波形形成过程,波形参数描述及计算方法等。掌握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参数设计、总体结构、器件选型与绝缘设计。课程设计的要求画出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总体结构布置图 (含接地系统设计),各主要部件或器件的型号、参数,绝缘距离与净空 (空间布置),各参数之间的匹配关系,波形测量系统等。高效回路最大输出电压:400kV级数:4-8级电阻(含线径和材料)球隙大小和距离输出波形 1.2/50波形测量装置(充电、放电)测量装置抗干扰措施充电电源(各器件参数)本体、分压器、电源、测量系统绝缘材料、绝缘距离选取触发器容性试品工作原理标准雷电冲击波的波形:非周期性的冲击电压波可用双指数函数表示:u(t)=A[exp(-t/T1)-exp(-t/T2)]注:T1—波尾时间常数 T2—波头时间常数 且T1T2实际的冲击电压波起始部分通常比较模糊,在最大值附近波形比较平滑,很难确定起始零点和到达最大值的时间。为此,IEC标准采用视在波头时间Tf和视在波尾时间Tt来定义冲击电压波形,见图1。图1标准雷电冲击波波形全波冲击电压波形通常用±(Tf/Tt)μs表示,其中正负号表示雷电冲击波的机极性,时间单位为微秒。标准雷电冲击电压波为±(1.2/50)μs。允许偏差为:波头时间:±30%波尾时间:±20%幅值:±3%多级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基本原理:由于受硅整理器和电容器额定电压的限制,单级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最高电压不超过200到300千伏。而利用多级冲击电压发生器可以产生高达数百万伏的冲击电压。其原理可简单的概括为多级电容器充电、然后自动串联起来放电,形成幅值很高的冲击电压波。图2多级冲击电压发生器的原理图图3多级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等效原理电路图等效放电回路如下:图4等效放电回路经过列写电路方程可以知道电容C2上的电压时两个指数波的叠加,则可以通过这种电路来产生雷电波或者冲击高压波。其中各元件的名称如下:D---高压硅堆;r---保护电阻;R—充电电阻;C1—C4 ----主电容; C0---对地杂散电容;g1—点火球隙;g2—g4---中间球隙;g0---隔离球隙;R1-波尾电阻 ;R2---波头电阻;C2---被测试品及测量设备等电容其工作原理叙述如下:C10~C80为各级对地杂散电容。在充电过程结束时,上面一排杂散电容C10、C30、C50和C70都充电到+U0电压,1、3、5、7各点对地电位都为+U0,但下面的杂散电容C20、C40、C60、C80都未充电,2、4、6、8各点电位为零。当各级电容器C充电到U0电压时,第一级间隙G1首先击穿,1点电位瞬时从+U0下降到零,2点电位则瞬间从0下降到-U0。由于1、3点之间和2、4点之间存在着充电电阻R,杂散电容C30来不及放电,在G1击穿瞬间仍使3点维持原来的+U0电位。于是,在G1击穿瞬间,球隙G2承受的电压由原来的U0突然上升到2U0,从而导致G2击穿。G2击穿后,3点电位瞬间从+U0下降到-U0,4点电位瞬间下降到-2U0,而5点和6点仍然维持原来的电位+U0和零电位。于是在G1和G2击穿瞬间,球隙3承受的电压由原来的U0突然上升到3U0,从而导致G3击穿。依次类推,球隙G1······Gn依次在U0······nU0电压作用下击穿,将全部的电容串联起来。为了防止各级固有电感和杂散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