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要点
第65卷 第4期 地 理 学 报 V0l1.65.No.4
2010年4月 ACTA GE0GRAPHICA SINICA Apr.,2010
中国县域可达性区域划分及其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王振波,徐建刚,朱传耿,祁毅,徐璐
(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210093;2.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徐州 221116)
摘要:可达性空间划分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分析其与人 口布局的关系,对当下中
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借助GIS软件平台,运用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计
算全国县 (市、区)域单元的空间可达性并进行区域划分,进而探讨中国大区域交通可达性与
人15分布的关系,揭示不同交通条件和不同区域类型中人 51迁移与人51流动 内在机制 ,为区
域规划、交通规划和中国人 口配置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① 栅格成本加权距离算法可以
实现空间可达性概念从定性描述转向定量计算的精确转换;② 中国县域可达性以低值为主,
具有圈层状和 “反 自然梯度”空间结构,“黑河一腾冲”线为明显分界线;③ 中国大陆分为3
大区:可达性高值区、可达性 中值区、可达性低值区。可达性中值区又可分为东南诸省亚
区、陕甘宁晋亚区、吉林亚区;可达性低值区分为云川渝亚区、蒙黑亚区、新疆亚区、青藏
亚区;④ 国家区域范围内县域可达性与人 口密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2.5小时圈是 目前中国可
达性与人151集聚产生作用的最远距离;中国县域可达性越高的区域,可达性对人 口集聚产生
作用圈就越大,而可达性值与人 口数量的相关性越小,说明交通条件对落后地区人 口集聚所
起到的作用远远大于发达地区。
关键词:县域;空间可达性;人 口集聚;栅格成本加权距离;中国
通过最小的活动量 ,获得最大的接触机会 ,是人类活动的基本规律,而可达性是刻
画这一基本规律的关键概念 。对可达性概念和方法的分析,是理解社会、经济和政治观
点的基础 。Hansen在 1959年提出了可达性的概念,并定义为交通网络中各节点相互作
用机会的大小 。后来 ,Goodall认为可达性是一个空间位置对于其他的空间位置而言其
能够被到达的难易程度,而非物理距离 ;Deichmann认为是与特定的经济、社会机会要
素及其所在位置相接触或互动的能力 】。虽然难以形成统一定义,但是学者普遍认为交通
系统将可达性的基本含义与个体在空间中移动的能力联系起来嘲。必须承认,作为空问经
济结构再组织的 “发生器” ,空问可达性从人类本性层面诠释了人地关系嘲,时间地理
学、交通地理学、区域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的很多概念均建立在可达性概念基础之上,
可达性概念和理论的发展,更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包括区位论在内的传统地理学理论 。
国外可达性测度 (measure)可以总结为4个组件 (component):土地利用、交通、时间、个
体,主要用于交通设施测度、空间区位测度、个人可达范围测度和利用率空间测度 伽;研
究内容涵盖区域间交通联系程度 “、交通网络节点间的相互作用机会 、达到某空间位置
的难易程度H、与特定的经济、社会机会要素及其所在位置相接触或互动的能 力 等,应
用领域为研究区域交通体系变化n、公共交通系统设计 、城市公共设施布局等 。中国
收稿 日期:2009—03.11;修订 日期:2009.12—11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4067105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06BJL058);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
工 程 项 目 (cxo8BO13z) F『oundation 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
NoNationalSocial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06BJL058;Jiangsu Province Postgraduate
CultivationInnovationProjectFund,No.CX08B—o~3z]
作者简介 :王振波(1980一),男,山东人,博士生,中国地理学会会员 (S110007159A),主要从事经济地理及生态经济学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