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rame Semantics要点
框架语义学
Charles J. Fillmore 原著
詹卫东 译
一 引 言
“框架语义学”在我的脑海中是一个经验主义语义学的研究计划,同时也是一个用来呈
现这类研究的结果的一个描述框架。框架语义学提供了观察词语的意义的一种特别的方式,
同时也试图刻画一种语言产生新词和新短语,以及向已有的词语里增加新的意义,或将一段
文章中各成分的意义组装到一起,从而形成整篇文章的全部意义等等所需要遵循的原则。通
过“框架”这个术语,我在脑海中建立起了全部的概念系统。理解一个概念系统中的任何一
个概念,必须以理解它所适应的整个结构为前提。当这样一个概念结构中的诸多概念中的一
个被置入到一个文本、或一次交谈中时,(该概念结构中)其他所有的概念都自动被激活。
我在这里使用“框架”这个词作为一个覆盖面很广的术语,来涵盖那些讨论自然语言理解问
题的文献中提到过的一系列概念,诸如“图式”(schema)、“脚本”(script)、“情景”
(scenario)、“观念框架”(ideational scaffolding)、“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
1
“民俗理论”(folk theory)等等。
框架语义学出自经验主义语义学传统,而不是形式语义学。它更像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语
义学。有点像人类学家的工作。一个人类学学者进入一种异族的文化,会问一些诸如此类的
问题,比如“当这个言语社团的成员用语言交谈时,哪些经验范畴会通过他们所选用的语言
形式来编码?”框架语义学的大纲跟形式语义学的工作和结果是不矛盾的(或没有必要是矛
盾的),但它跟形式语义学仍有重要的不同,差别主要在于,前者强调语言与经验之间的连
续性(continuities),而不是非连续性。我在这篇论文中要表达的观点与其说是经验主义
语义学的真正理论,倒不如说是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必须处理的一系列问题。我宁愿把本文
所讨论的内容称为“先于形式化的”(pre-formal),而不是“非形式化的”(non-formalist)。
我将要罗列以及描述的现象,在能够诉诸于严格的形式化理论之前,必须先被很好的理解和
仔细地加以描述。
在我看来,词语代表了经验的分类(范畴化),这些范畴中的每一个,都是以依赖知识
和经验背景的激活情境为基础的。关于词语的意义,框架语义学的研究可以看作是这样一种
努力,即试图理解一个言语社团为何会创建一个范畴并以词语来表达它;同时通过将原因加
以呈现和澄清,来解释这个词语的意义。
要辨析框架语义学的操作方式及目标跟其他那些组合语义学的标准观点之间的差别,不
妨来看看一种语法跟一系列日常用具(比如像锤子、刀子等,或者钟、鞋子、铅笔等等这样
的一些工具)之间的对比。要了解这些工具,可以通过认识它们像什么样子,以及它们是用
什么做的——这好比语音学和形态学——但也可以通过认识人们如何使用它们,为什么人们
对用它们所做的事情感兴趣,甚至哪些人会使用它们等 —— 来了解这些工具。通过上述类
比,我们有可能认识到,一个语言文本,不是被看作“小意义”如何装配成“大意义”的记
录(解释者的工作也就是这种意义装配工作),而是关于有些人在完成一些特定活动中所用
工具的记录。因而,解释一个文本就可以类比为是要理解一个行为(活动),参与该行为(活
动)的人以一定顺序使用那些工具。
二 我个人形成“框架”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
1 要了解这些概念术语之间的差异,可参见Beaugrande(1981), 303页。
1. 50 年代
我本人对语义框架的兴趣来自我的学术事业开始以来长时间保持的对词汇结构和词汇
语义学的兴趣。在读研究生(50 年代末密西根大学)的时候,我花了大量时间在探索词语
的共现特性上。我试图使用词语串或词类串作为“框架”(frame)来发现英语词语的分布类。
在这类所谓的“框架”中,我可以发现能够互相替换的成分的聚合类。这种工作方式很长一
段时间在音系学和形态学的调查中都是标准模式,后来 Charles Fries(1952)为了句法描
写的目的将它发展得更为严格。此外在 Kenneth Pike(1967)的“法位公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机数据自主交换格式BD410001-2015要点.pdf
- 3D3S钢结构软件网易土木在线幸福兄专贴问答实录完整版50页2015年4月要点.pdf
- 1 英语微课教学的理据与技术要点.pdf
- 02无领导小组讨论(智鼎甄选公开课)要点.pdf
- 3. 北京大学2016年“研究生专项见习”合作指南要点.pdf
- 3D网上试衣间策划书要点.pdf
- 1.内科学见习指导手册(五年制)要点.pdf
- 4认证协议4要点.pdf
- 4-QGDW 1226-2014 ±8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要点.pdf
- 4_5G技术试验研讨会 2016-1-7-v2要点.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