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人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则不可道而可非道。……心知道,然后可道,可道,然后能守道以禁非道。”(解蔽) 荀子性恶论的起点是性,性自然发展的结果为恶,但同时人又有心知,通过这种知可以通晓礼义法度,通晓礼义法度之后,人按照这种礼义法度而行,也就可以群,可以善,成就伪了。 这样,荀子的性恶论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 前面我们讲了孟子的性善论,这里又讲了荀子的性恶论,那么我们想一下,我们到底是倾向于性善论,还是倾向于性恶论呢?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来表述:究竟是性善论正确,还是性恶论正确? 欢迎选修先秦诸子 哲学学院 杨泽波 荀子对孔子礼的思想的发展(上) 荀子的生平。 荀子,名况,字卿,生卒约为公元前289年-238年,与孟子基本同时而稍晚。曾游学于稷下学宫,“三为祭酒”,“最为老师”。 观其善行,孔子弗过,世不详察……呜呼!贤哉!宜为帝王。(《尧问》) 荀子最有代表性的思想莫过于性恶论,要了解荀子的思想,必须对性恶论有深入的理解。 性恶论是作为性善论的对立面出现的。 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性恶) 由此引出性恶论三个最基本的概念,这就是:性、恶、伪。 概念之一:性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正名) 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性恶) 荀子之性指人生而自然的状况或资质,即所谓“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董仲舒)。 这里所说的生之自然之资的性,主要是指身体器官的物质欲望。 荀子讲: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性恶) 概念之二:恶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性恶) 由此可以得出以如两个基本看法: 首先,荀子并不以物质欲望本身为恶; 其次,荀子只以物质欲望无限度发展的结果为恶。 先秦儒家从来都不是禁欲主义者。 概念之三:伪 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悖乱也不治,是以为圣人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性恶) 这种受到礼义法度矫饰后的人性,在荀子就称为“伪”。即所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伪是与性直接相对的一个概念,特指后天而成的道德品质: 虑积焉,能习焉,而后成谓之伪。(正名) 今人饥,见长者而不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性恶) 荀子区分性伪,主要是想说明人并非先天具有善性,善性是后天养成的。 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在势注错习俗之所积耳。(荣辱) 性恶论的起点是对性的特殊界定。性指人生而具有的各种物质欲望,物质欲望无限度发展必然使天下不宁,故而将其称为恶。 为了防止这种恶,必须进行教化,从而使人得到礼义之文理,可以结群而居,达到善,而这种后天形成的善,就是伪。 荀子将这个整个过程叫做“化性起伪”。 性和伪的关系以这一表述最为简洁: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伪呢?这是问题必须深入思考,否则荀子的理论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具体来说,性恶论有两极,一极是人生而具有的物质欲望,这种欲望发展的结果是恶,另一极是外在的礼义法度文理,这是使人性达至伪的客观保证。 荀子思想的这两极之间在理论上有一个必然要求。这个要求是什么? 这个要求就是认知。在荀子性恶论的体系中必须预先肯定人有认知的能力,可以认识这些礼义文理法度,这是人可以群,达成善的重要前提。 人有认知的能力在荀子叫做“心有征知”。心有征知是荀子的重要思想,这个思想包含这样一些环节: 环节之一:人心有辨 荀子承认人天生有一种认知的能力:他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非相) 人禽之辨是儒家第一等的大问题,但各家看法却有不同: 孟子是以仁心善性来区分人与禽兽的不同的,即所谓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荀子则以人心有辨,心有征知来作为人的特征。荀子思想有明显的智识主义特征。 环节之二:知礼知义 荀子之知不以自然为对象,而是知礼法。用他的话说即是:“故学也者,礼法也。”(修身) 由此,荀子提出了一个著名思想:“唯圣人不求知天”。 这一思想在荀子又叫不与天争职:“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也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论) 荀子讲心有征知,其对象并不是自然界,而是社会。由此也可以说明,中西哲学的路数有很大不同。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环节之三:虚壹而静 荀子讲认知,是先秦儒家中最为详尽,在这方面他确实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思想,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虚壹而静”: “人何以知道?曰:心。心何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码相机-SONY索尼-HDR-SR1E说明书.pdf
- 数学的发展历程.pptx
- 医药销售年终总结PPT.pptx
- 多维阅读第5级SmokeJumpersHelp消防队在行动方芳-完整版PPT课件.pptx
- 日本大学2015留学.ppt
- 高标准农田假设检验批表格.doc VIP
- 2024年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课题申报书:家校共育背景下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异质性发展机制及促进研究.docx VIP
- 2025年八省联考陕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pdf VIP
- 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闽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