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诊诊断学
诊断学(diagnostics)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薛占苍 绪论(introduction) 一、概念:诊断学是运用“三基”理论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基本理论 三基 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诊断学是一门桥梁课。必修课。 解剖学 组织胚胎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 桥 临床课 微生物学 诊断学 临床医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 诊断学是打开临床的一把钥匙。 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病史采集(问诊) 物理检查 望、触、叩、听 体征 实验室检查及器械检查 初步诊断 发热(fever) 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36~37。C,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进餐后也升高,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C。 1.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间略有差异,且受机体内外因素影响而有波动。 2.内在因素致体温升高:高代谢时,如:剧烈运动后,进餐后,妇女月经前,妊娠期。 3.外在因素致体温升高:高温环境。 4.内在因素致体温降低:老年人的低代谢率 。 5.外在因素致体温降低:寒冷。 发热的发生机制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 出现发热。 1.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 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 大 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分 抗原抗体复合体 子 某些类固醇物质 物 多糖体成分及多核甘酸,淋巴C激活因子等 质 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C 嗜酸性粒C 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 单核——吞噬C系统 (2)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血脑屏障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垂体内分泌激素 代谢增加,寒战 散热 ,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排汗停止 产热大于散热 体温升高 2.非致热源性发热: 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②产热过多: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③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肤病,心衰等 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 ①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②抗原抗体反应 ③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④皮肤散热减少 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特点:高热无汗 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低热、感染性低热、夏季低热、生理性低热 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 低 热:37.3~38。C 中等度热:38.1~39 。C 高 热:39.1~41 。C 超 高 热:41 。C以上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分3个阶段 (1)体温上升期:特点:产热大于散热。 疲乏无力 临床表现 肌肉酸痛 皮肤苍白:体温调节中枢 冲动 交感N 皮肤血管收缩, 浅层血流减少,可有皮温下降。 畏寒及寒战:散热减少 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 中枢 畏寒,运动N 运动终板 寒战,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