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汉涪陵页岩气压裂技术课件
超临界CO2压裂液体系的构筑及性能评价 汇报人: 黄 倩 指导老师:付美龙 二〇一六年四月 第一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作用机理研究 第三部分 超临界CO2流变摩阻测试 第四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现场工艺方案 汇报大纲: 第一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在非常规油气藏中,进行常规水力压裂时,大量水进入储层,会使粘土发生膨胀,导致孔隙堵塞,甚至造成井壁垮塌。为了防止膨胀现象而加入防膨剂等药剂,不但造成污染,而且无法从根本上避免膨胀。会对地层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改变地应力诱发地震,且单口井压裂需要 1-2 万方水,若进行大规模水力压裂对水的需求量过大。 中 国 油 气 藏 现 状 常 规 油 气 藏 常规水力压裂 非 常 规 油 气 藏 ? 吸附气 溶解气 游离气 超临界CO2压裂技术说明 技术名称 适用范围 技术特点 超 临 界 CO2 压 裂 非 常 规 油 气 藏 优势 超临界CO2压裂的破岩门限压力低,大幅提高了钻井速度。 超临界CO2黏度低,更容易沟通细小的裂隙,并易在岩层中压出多而复杂的微裂缝,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 超临界CO2流体密度大,溶解能力强,可以溶解近井地带重油组分,为输送通道减少油气阻力。 可使粘土矿物脱水,导致粘土矿物颗粒变小,增大孔隙和渗透率。 超临界CO2表面张力几乎为零,能进入细小的孔隙,并高效置换CH4。 超临界CO2气源充足,压裂成本低;不含颗粒和水,不污染储层。 存在问题 超临界CO2粘度很低,携砂能力差。 超临界CO2压裂液滤失性比水基压裂液强。 超临界CO2易穿透,所以需要特殊的配套设备。 CO2需降温液化后才能加压升温至超临界状态,故地面需降温装置。 第一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第一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作用机理研究 第三部分 超临界CO2流变摩阻测试 第四部分 超临界CO2压裂现场工艺方案 汇报大纲: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溶剂 临界参数 物性特征 气体 临界 液体 CO2 温度(℃) 31.1 密度(g/cm3) 0.006-0.002 0.2-0.9 0.6-1.6 压力(MPa) 7.38 粘度(mP·s) 10-2 0.03-0.1 0.2-3.0 密度(g/cm3) 0.448 扩散系数(cm2/s) 10-1 10-4 10-5 1、超临界CO2流体性质 由数据可知,CO2要达到超临界状态并不难实现。但是其粘度偏低,会导致压裂液的携砂能力差,达不到预期的压裂增产效果,而其扩散系数偏小,溶剂化能力强。因此对超临界CO2进行增粘是必要可行的。 单相 1、超临界CO2流体性质 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表面张力随温度的变化 自扩散系数和压力的关系 粘度和压力的关系 温度/℃:1-0、2-37、3-47、4-75、5-77 通过对比CO2气体、液体、超临界状态下的物理性质,发现在临界点附近流体的性质有突变性和可调性,即可通过调节体系的温度和压力控制其流体性质,如密度、粘度、扩散系数、溶剂化能力等。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单相 1、超临界CO2流体性质 组分体系 Ⅰ型相图:CO2-烷烃(n≦5) Ⅱ型相图:CO2-烷烃(7≦n≦13) Ⅲ型相图:CO2-烷烃(n13)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两相 1、超临界CO2流体性质 温度/℃: 1-38 2-71 3-105 4-139 5-172 6-197 7-238 温度/℃: 1-40 2-50 3-60 温度/℃: 1-46.1 2-71.1 3-104.4 温度/℃: 4-15 5-20 6-25 7-30 8-35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两相 2、超临界CO2流体增粘机理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超临界流体中的分子聚集: 溶质 分子 溶剂 分子 对较稀的临界流体溶液,在高度可压缩区,由于分子间的吸引作用,超临界流体在溶质周围的密度可能远远大于溶剂本体的密度,导致局部密度的增强或局部组成的增加,说明分子间发生了聚集。必须强调的是,各种聚集实际上是一个动态过程。流体中除了可能存在溶剂-溶剂、溶剂-溶质间的聚集外,还可能存在溶质-溶质间的聚集。而在高压区,由于流体的压缩性很小,聚集现象不明显。 溶剂-溶剂间的聚集 溶剂-溶质间的聚集 2、超临界CO2流体增粘机理 第二部分 超临界CO2与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超临界流体中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溶质-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 由于溶质和溶剂分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故在溶质和溶剂之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