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是记者就如果学者
是记者就要是学者
我的记者生涯几乎同时伴随着治学生活。
记者是一门专业,但是它这个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科、技术不同,是专门管“杂”事的,工农商学无事不问,东西南北无处不跑,既然接触的面多,就要求知道的东西多,这是记者职业的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记者职业的不稳定性,或曰十字路口性。虽然我们强调记者安心本职,但总有一大批人在记者岗位上锻炼几年之后,由于接触到某一方面工作,遇到某种契机,发现自己的另一种潜在才能而改行他业。就是说记者工作可以有许多的好处,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跑不动时,他可以去从政,可以去经营企业,可以去当作家,可以当某方面的研究人员。这许多的外延(这是说将来)和他现时就接触到的众多的领域,需要他有一个丰富的内涵——这就是当一个学者。
我的治学内容大体有两部分,一是科学史,二是散文理论。
我在任光明日报记者后经常接触科学界人士,又经常往学校跑。我发现现在的中学教育还一如20年前我读中学时一样,教师硬灌,学生苦读,由于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变成一件很苦恼的事,只是为了将来升学才不得不为之。但是科学史上明明有许多生动的事例,每一个公式、定理背后都有一场极感人的斗争和故事。为什么无人将此整理出来呢?原来科学家只管规律本身的发现,学校只管现成知识的传授,而发现这些规律的人却被忽略了——这是文学家的事,文学是人学。但一般的文学家又缺少科学史知识,所以也很少写这个题材。我觉得这是科学、教育与文学的三角地带,就从这里入手正好治学。
治学的第一步是选题,选人之不为,选学术空白,选读者之未见,选新的角度。当然这选题还要能结合记者职业的特点,有工作、业务之便,这样就成功了一半。一般学生学数、理、化之所以缺乏兴趣,是因为这是一种逻辑思维,较枯燥,而文学之所以感染人,是因为这是一种形象思维。现在能不能在这种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呢?我想到用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章回小说来写科学史,来表述中学课本里的数理化内容,便产生了一个题目《数理化通俗演义》。这种新颖的知识小说先在一家刊物上连载,刚登出几回便引起强烈反响。
题目选好之后就要持之以恒地干到底。治学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题初做而不终,果未熟而落地——夭折。开始我是试着写,边搜集材料边写。发表到20多回后,出版社又找上门来,要3个月内出书,一步紧一步。但作为业余治学,学问本来就是被逼出来的,挤出来的。这样有6年的积累,一套共三册40万字的书出版了。由于书很合中学生的胃口,又是以文学形式普及,很快被摄成电视剧。这本书始终是在一种被逼、被迫、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的。记者,在自己的本职工作本来就杂乱、流动性大的情况下还要做学问,我体会最要紧的是先要“入轨”。就是说选好题,进入轨道。像列车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能靠惯性运行。像发射人造卫星一样,从地面发射时要给一个很大的力,一旦送到大气层外,进入轨道,它就再不需要燃料,而自己运行。这本书在刚开始时构思结构、主题,确定模型,查找资料是很吃力的,但是一开了头,按期交稿,就形成一种惯性,平时的新闻采访写稿照常进行,只是到刊物快催稿了,再续上一回,积以时日,逐渐成书。我认为只要有心,记者工作虽然忙、乱、杂,但还是可以偷空做学问的。
我另一方面的研究是散文。散文是一切文体的基础。要做一名好记者必须有厚实的语言基础,而要打好这个基础必须认真地学散文和写散文。这里面没有如小说的情节,诗歌的音韵等可用来遮语言之丑。它是质朴的,甚至的赤裸的,就是要语言自己的艺术。而新闻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语言干净,这个基本功只有通过散文去训练,犹如球类运动员的速度、弹跳只有通过田径训练取得一样。
我对散文的学习分三部分,一是背,二是写,三是理论探讨。
任何学问都有其继承性,特别是文章作为一种艺术,它总是吸收了前人的成果之后再创新、演变,犹如建筑艺术总是唐、宋、明代代相因相变一样。因此学文章的第一步是背文章。是先继承、吸收,然后再创造。我在每次外出采访时总要带一本古代散文选,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背那些名篇。这些经过千年筛选、淘汰而保留下来的佳作,犹如颜真卿、欧阳询的书法一样,在最简洁之中蕴藏了无穷的变化。而这种微妙只有在熟背之后才可心领意悟。这不是小学生背书,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问。
背之外,是写。平时在采访新闻中见到可感可叹之事,可敬可悲之人及雄伟秀丽之景都随手记录下来。一般是先记在采访本里,再整理在日记本上,这已是半成品。再修改在稿纸上。这个过程有时很长,一篇千字短文常酝酿、修改一年多才能出手。这样日积月累十年后,我精选了23篇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其中有两篇已被选人中学语文课本。这样苦修的结果是感到自己的语言功力明显提高,写新闻稿时较轻松自如。
当然,只创作还谈不上治学,我在创作的同时对古典散文理论和现当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