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栖身小区计划
居住小区规划
一、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评析要点
1。居住区用地位置的选择是否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
2。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是否与城市经济发展相适应。
3。居住区的空间结构是否合理,主次结构是否协调。
4。居住区的空间布局是否合理均衡,是否形成完整的居住生活系统。
5。居住区内的建筑的选型是否经济合理、能够满足居民的需求,是否有利于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6。公共服务设施是否完善,服务规模能否达到最优。
7。居住区道路是否满足居民出入方便、安全、便捷,而且有利于组织汽车交通。
8。是否具有完整同意的建筑艺术空间组织。
9。是否具有邻里公共生活的共享空间。
10。是否满足家庭私密性生活要求。
二、空间与环境设计
1。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尘及噪音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生活。
4。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
5。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6。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区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注意事项:
1。仔细审题后分析其考点。
2。态度明确而不含混。
3。逻辑关系要清晰,先针对主要矛盾,其次是次要矛盾的评析。
4。评析方案应着眼与方案的整体,避免以偏概全。
5。评析方案应从总体着手,其次对局部进行。先从规划总体评析,再到空间形态评析。
6。小区规划应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7。方案中的优点应给予肯定,不足之处不仅要指出,还应尽可能的提出合理化方案。
8。避免只分析不评析,也要避免只评析不分析,评析应结合。
9。文字简练,规范规划术语,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将选址问题引入居住区详细规划教学的尝试
--------------------------------------------------------------------------------
来源:中华园林网 发布日期:2007-06-02 浏览次数:15568
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绿化养护承包合同 东海龙开元小区绿化工程 某住宅小区绿化养护管理 某公司住宅楼基坑开挖施 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 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1、传统居住区详细规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对城市的忽视
首先,作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居住区每天的生活都不可避免地通过工作、交通、休憩与城市其它广阔地区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网络系统,居住区只是其中的一个节点。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然受到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影响。相反,正是各方面的种种限制条件,提供了创造特色居住区的可能。其次,居住区,尤其是大型居住区一旦建成,对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因为人口高度聚集的居住区建设,意味着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社会网络结构重组,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以及相关经济活动和物流、信息流的产生。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居住区的周边地区和整个城市,否认居住区和城市之间丰富的互动关系,根本上忽视了居住区存在的客观依据。
1.2设计程序中的各阶段相互脱节
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采取的步骤大致如图1,这里的“设计要求”在课程设计中是老师设定的(实际项目中则是甲方给的),内容大多是对基地的容量、开发强度、住宅类型、停车、公建配套以及各类场地的功能和面积方面的规定。其实,这些要求对于学生,并不是创作的源泉,而是一种强加的设定,它与产生丰富的居住生活无关,反而桎梏了学生对城市居住的深入思考;在貌似合乎逻辑的主要设计阶段(结构布局-建筑形态-环境设计),由于出发点的盲目和先入为主,造成了居住区在结构布局、建筑形态、景观环境等各个层面的相对独立,它们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更象是流水作业中一道道的工序,只是在设计程序上有先后,彼此之间并没有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在成果表达阶段,传统教学又一直采用总平面图+鸟瞰图+四大分析图的通用模式,学生不去思考适合自己方案的表达方式,而是片面追求图面效果,迎合老师(实际项目中是甲方)的口味,忽略了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最终的方案评价,由于缺乏真正的概念研究,评价标准相互矛盾:一方面老师鼓励学生做有想法、有创意的方案,而另一方面,传统模式缺乏对城市、居住和人等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无法真正地指导形态操作,造成对居住空间的随意、简单化设计。最后不得不以设计深度和图面效果作为评价标准。
1.3对居住区基本术语和相关规范、指标的僵化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暖通空调课程教学大纲.doc
- 暨南大学考研新闻编辑学笔记.doc
- 暨南大学考研新闻采访学笔记1.doc
- 暨南大学金融专业.doc
- 曝气生物滤池设计与施工的若干问题.doc
- 曲轴制造技术工艺的进展.doc
- 更改成本法下税前净利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doc
- 更多的印刷知识.doc
- 更新观念实施数学传授教化方法的改革.doc
- 最会说话的人重点剖析.doc
- 2025届衡阳市第八中学高三一诊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天水市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金华市重点中学高三考前热身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市石景山区第九中学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扬州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江苏省南通市高级中学高考物理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清远市华侨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辽宁省凤城市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