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章初唐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初唐文学

?隋唐文学概况 ?1、隋代文学(581—618) (1) 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2) 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 (3) 边塞诗启唐人之先鞭。 (4) 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阶段。 2、唐代文学(618—907) (1)国力昌盛,文学全面繁荣; (2)唐诗为一代文学之标志,进入我国古典诗 歌的全盛时期 (3)散文取代了骈文的统治地位,堪称继秦汉 散文后的一次新高峰; (4)传奇小说的兴起标志着进入“始有意为小说” (鲁迅)和中国古代小说趋于成熟的时期; (5)俗讲、变文和词,开启了文学发展的新领 域。 第一章 隋代与初唐文学 一、隋代文学及其过渡性特征 1、国家统一与南北文学的合流 隋文帝反对六朝华艳文风,李谔对六朝文风进行了批判。 2、齐梁宫廷文学的延续与变革 3、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到唐代文学的过渡阶段 (1)卢思道(532—583):《从军行》 (2)杨素(?——606):《出塞》二首、《赠薛播州》十四首、《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以武人而为诗格调清远,“转似出世高人”(沈德潜) (3)薛道衡(540—609):《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的名句历来传诵。。 4、题材和诗风的过渡以及文学思想的变革,标志隋代文学上承六朝文学之余绪,下开唐代文学之先路。 二、唐代文学繁荣的时代因素和文学传统 (1)政治经济因素:大统天下与士人面貌—开放时代与自由空气——打击士族与科举取士——开边战争与功名意识——经济繁荣与诗人心态; 盛唐气象,表现在士人乐观自信的豪迈气概、勇于革新的独创精神和追求自由的开放胸襟,体现于诗歌则是充溢于作品中的昂扬之气和壮大之美。 “唐诗无讳避。”(洪迈《容斋随笔》)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门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参)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 (2)思想文化因素:儒释道的兼容——南北文化的合流——中土与异域文化的融汇——个体之间的亲和与勾通——漫游、隐逸与贬谪现象——书法、绘画、音乐的影响 (3)文学自身的因素:风骚传统——南华文章——建安风骨——陶谢诗风——永明新体 三、由隋入唐的诗人王绩 王绩(585—644)为王通之弟,王勃叔祖。其山水田园诗上承陶、谢,下启王、孟,《野望》为代表作。此诗是最早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沈德潜曰:“五言律,前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四、从上官体到沈宋近体诗 1、上官仪与上官体 上官仪(?—664):太宗和高宗前期的宫廷诗人,指出“六对”、“八对”之说。 2、文章四友 指杜审言、李峤、崔融、苏味道,简称“崔李苏杜”,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 文学贡献主要在近体诗的创作上:数量多,比例大,合格率高,诗体已趋兼备,美学格调有了提升(参许总《唐诗史》上)。 杜审言(648?—708)为杜甫祖父。 3、沈宋与律体 “沈宋”是沈佺期(656?—714)、宋之问(?—712)的并称,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稍后于“文章四友”)。 《新唐书·宋之问传》:“及宋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以遵守粘对规则为声律格式的五言律的定型,在唐代近体诗的演变过程中实具有关键性的意义。它不仅完成了由永明体的四声律到唐诗平仄律的过渡,有易于识记和掌握运用之便;而且具有推导和连类而及的作用,是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所以,在五言律趋于定型后,杜、李、沈、宋等人即成功地把这种律诗的粘对法则应用于七言体诗歌,于中宗景龙年间完成了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 “五言至沈宋始可称律。”(明·王世贞) 三、从“初唐四杰”到陈子昂 1、初唐四杰的创作及其成就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1)王勃(650—676):《王子安集》二十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为代表作。 (2)杨炯(650—695?):《杨盈川集》十卷,《从军行》为代表作。 (3)卢照邻(637?—689?):《幽忧子集》七卷,《长安古意》为代表作。 (4)骆宾王(640—684?):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