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理学 血液、造血器官药
29章 作用于血液 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概 述 生理情况下,机体内存在着凝血与抗凝血、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两个对立统一的机制。二者经常保持动态平衡,保证血液流动,发挥各项功能。 平衡遭破坏,凝血亢进、纤溶不足,引发“血栓栓塞性疾病”;低凝、纤溶亢进则引起“出血性疾病”。 血细胞数量、功能、循环血量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病理改变(贫血、休克)。 血液造血系统药物发展史 16世纪——抗贫血药铁剂的应用 1916年,Mclean——发现肝素 1925年——发现维生素B12能治愈“恶性贫血” 20世纪30年代——纤维蛋白溶解药开始应用. 20世纪70年代——基于基因工程的造血生长因子开始用于临床,开创了药物治疗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的新纪元。 近年来,抗血小板药物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用于血液与造血系统的药物 抗凝血药:肝素、香豆素类、体外抗凝药、凝血酶抑制剂 抗血小板药:抑制血小板代谢药、阻碍血小板活化药、膜糖蛋白受体阻断药等 纤维蛋白溶解药: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葡激酶、蛇毒溶栓剂。 促凝血药:维生素K、鱼精蛋白、凝血酶、纤溶抑制药 抗贫血药:铁剂、叶酸类、维生素B1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促白细胞增生药:GM-CSF 血容量扩充剂:右旋糖酐。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 抗凝药;抗贫血药;促凝血药的药理作用、机制和应用。 熟悉 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特点、应用 了解 血液凝固的机制、抗血小板药物及其他 第一节 抗凝血药 抗凝血药及分类 注射用抗凝药 肝素 药物分类 口服抗凝药 香豆素类 体外抗凝药 枸橼酸钠 其他 水蛭素、阿加曲班 生理凝血过程 血液凝固: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蛋白质有限水解过程.参与的凝血因子有十四种,除了因子IV(Ca2+)外,均为蛋白质。其中四个(II、VII、IX、X)需要维生素K参与合成。包括: I~XIII (VI已经废除) HMW-Kininogen(高分子激肽原) Pre-K(prekalikrein,前激肽释放酶) 凝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cascade瀑布学说): 因子Ⅹ的激活(形成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 凝血酶(thrombin)的形成 纤维蛋白(fibrin)的形成 一、注射用抗凝血药 肝素 Heparin 来源:最初从肝脏发现而得名,药用肝素主要从牛肺脏和猪小肠粘膜提取,为粘多糖硫酸酯,呈酸性。体内主要存在于肥大细胞、血浆、血管内皮细胞。普通hepari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0) ? 103,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12 ? 103 。强酸性,带有大量负电荷且与其抗凝作用有关。 商品用肝素均以活性效价单位U表示。试验中用2ml:12500U规格的,稀释成1000U/ml使用 药理作用 1、抗凝作用 抗凝特点 迅速、强大,短暂,体内、外均抗凝。 抗凝机制 增强内源性ATⅢ活性的抗凝作用。 ATⅢ (抗凝血酶Ⅲ)是α2-球蛋白,含有Arg-Ser(精氨酸-丝氨酸)活性部位,能与许多凝血因子发生缓慢的化学结合,形成稳定的1:1的复合物,发挥抗凝血作用。 带负电荷的肝素可与带正电荷的ATⅢ的赖氨酸残基结合,暴露后者的精氨酸残基,加速其对凝血因子IIa\IXa\Xa\XIa\XIIa的灭活,可加速1000倍,高分子量肝素须同时结合ATIII和凝血因子。高浓度肝素激活肝辅助因子II,促进纤溶,辅助抗凝 随后肝素从复合物上脱离,循环利用,ATIII-凝血因子复合物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消除。 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血脂、保护内皮) 调节血脂:低于抗凝剂量时,使血管内皮释放脂蛋白脂肪酶和肝脂肪酶,水解乳糜微粒、VLDL,调节血脂(TG、VLDL↓,HDL↑) 保护动脉内皮:与血管内皮粘附力高,增加内皮表面负电荷量,阻止血小板等物质粘附于内皮,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抗血管平滑肌、血管内膜增殖:低浓度即产生 3、抑制炎症介质的活性和活动: 能抑制白细胞游走、趋化及粘附,中和多种致炎因子,减少氧自由基形成和灭活多种酶等,发挥抗炎作用。 体内过程 1、带负电荷大分子,消化道给药不吸收;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容易引起局部刺激和血肿,应予避免。常静脉给药,静注后在血管内立即生效。80%可与血浆白蛋白结合,主要分布血浆 2、肝素主要通过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及肾脏代谢消除,此外,肝素还经网状内皮系统和肝素酶清除 。 3、半衰期平均1-2h,抗凝活性t1/2与给药量有关。 4、不能透过胸膜、腹膜、胎盘屏障,不经乳汁分泌(妊娠妇女应禁用,增加母体出血危险引起早产和死胎)。 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若何分辩无机胖料.doc
- 若何创作优良的告白语.doc
- 若何到非洲经商.doc
- 若何制作flash.doc
- 若何制作Flash动画.doc
- 若何制作多媒体课件.doc
- 若何制作课件.doc
- 若何前进税务计划增进经济社会调和长大.doc
- 若何前进质量治理.doc
- 若何包管男女青年以及中老年人体安康呢?.doc
- 您通常在周末做什么国际青少册hxg6connect2.pdf
- 西门子繁殖传输或其内容不允许没有明示权威mr0002.pdf
- 介绍美国际起源.pdf
- 分析详解anderson rgnlkand孩子.pdf
- no模块技术数据sa09q001显示器.pdf
- 教程说明综合server error1500 thats an readmesamjay.pdf
- 单元课您今天好吗很new concept 1新概念hx g3nec105.pptx
- 北节点机场码头休息室a1100-A冷金属框架.pdf
- 闪烁参数调整调谐工具flicker parameter tuning.pptx
- 参考文稿巴西belo horizonte tancredo neves intlsbcf.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