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采油地质工中级理论知识题-答案
采油地质工中级理论知识题-答案
采油地质工中级理论知识题
一、选择题(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 要使(B)质保存下来并转化成石油要有适当的外界条件。
A沉积物 B有机物 C无机物 D碎屑物
2 生油物质主要是水生低等生物,下列原因不正确的是(D)。
A自然界中的低等生物繁殖力极强且数量也多 B低等生物多为水生生物,
C死亡后容易被保存另外它在地史上出现最早 D其生物物体中富各种烃类
3 最有利的生成油气的地区是(B)。
A山区 B浅海区 C河流相 D深海区
4 随着埋藏的深度不断加大,长期保持还原环境,压力、温度也逐渐增高,是促使(D)快速向石油转化的有利于条件。
A 氨基酸 B脂肪 C蛋白质 D 有机质
5 在还原环境里,(D)能分解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而产生沥青质。
A低等生物 B氨基酸 C 蛋白质 D细菌
6 压力(A)可以促进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进行,促进加氢作用使高分子烃变成低分子烃,使不饱和烃变成饱和烃。
A升高 B降低 C变化 D稳定
7 由(A)转化成油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漫长地质时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A有机物 B催化剂 C细菌 D氨基酸
8 有机质经过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后,同时生成复杂的高分子固态化合物,称为(D)。
A石炭 B石油 C轻质烃 D干酪根
9 主要生油阶段是(B)在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热催化降解和聚合加氢等作用生成烃类。 A细菌 B有机物 C轻质烃 D干酪根
10 油气在(B)内的任何流动,都称为油气运移。
A地壳 B空间 C初期阶段 D热裂解阶段
11 在沉积物压结成岩过程中,油气从生油层向临近储集层发生同期运移的过程中,(B)压力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A重 B动 C自然 D地静
12 构造运动力能够造成各种通道为油气(C)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A生成 B裂解 C运移 D形成
13 在生油层中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自生油层向储集层的运移称为(A)运移。
A初次 B二次 C再次 D多次
14 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动压力、(C)和浮力。
A地静压力 B动压力 C水动力 D 间隙水
A有机 B化学 C菌类 D无机
16 目前认为(A)的岩石类型主要有二种,一种是暗色泥质岩,另一种是碳酸盐岩类。
A生油层 B储油层 C地层 D气层
17 地层中(B)含量的多少,能够间接地反映地层中有机物质含量的多少。
A有机质 B有机碳 C黄铁矿 D 菱铁矿
18 一般认为(B)含量小于0.1%属于氧化环境,大于0.1%属于还原环境。
A还原硫 B氧化铁 C 氧化锌 D有机碳
19 氯仿沥青含量是(D)在盐酸处理前用氯仿抽检出来的物质,能比较准确地代
表岩样中溶于氯仿的沥青物质含量。
A天然气样 B油层 C油样 D岩样
20 凡是能够储集油气,并能使油气在其中(A)的岩层叫储集层。
A流动 B保存 C运移 D生成
21 不同沉积状况下的岩石及不同类型的岩石其孔隙大小是(D)的。
A相反 B差不多 C相同 D不同
22 石油和天然气生成以后,若没有储集层将它们储藏起来,就会散失而毫无价值,
因而储集层是形成(C)的必要条件之一。
A油气藏 B油气层 C油气圈闭 D储油构造
23 岩样中所有的孔隙空间和该岩样(A)体积的比值称为岩石的绝对孔隙率或总孔隙率。
A总 B连通 C不连通 D骨架
24 孔隙率是计算油田储量和评价油层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用的是(B)孔隙率。
A 总 B 有效 C无效 D连通
25 砂岩粒度均匀,颗粒直径大,孔道就大,(D)也就大。
A孔隙率 B连通率 C无效孔隙率 D有效孔隙率
26 砂岩的主要(B)物为泥质和灰质。
A沉积 B胶结 C储藏 D含有
27 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称为岩石的(B)性。
A孔隙 B渗透 C渗透率 D阻隔
28 渗透性的好坏一般用(C)来表示。 A孔隙率 B 比值 C渗透率 D 达西定律
29 当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而这种流体又不会造成岩石孔隙结构上的变化,这时测出的岩石渗透率为(B)渗透率。
A有效 B绝对 C相对 D总
30 相对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与(A)渗透率之比。
A绝对 B孔隙度 C密度 D总
31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渗透率的因素(D)。
A岩石的孔隙大小 B岩石颗粒的均匀程度 C胶结物的含量多少 D地层水矿化度
32 对于胶结物含量高渗透率低的油层,可采取(D)的方法提高渗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首届全国红旗杯班组长大赛题库及答案(2)(2001-4000题).docx VIP
-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doc
- 软件资格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中级)试题与参考答案.docx VIP
- 东南大学《信号与系统》期末试卷及习题集合集_wrapper.pdf
- 2025年软件资格考试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中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题及解答参考.docx VIP
- 南京邮电大学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参考答案.docx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软件资格考试(中级)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docx VIP
- 员工心态培训态度与能力积极的工作态度课件PPT.pptx VIP
- 王艳艳《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3第三章 工程项目投标2014.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