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远古时期嫦娥奔月 敦煌的飞天壁画 写作背景 2003年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 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 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 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 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 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 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筛选信息: 1、新闻的导语是哪几段?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3、在“飞天”历史的长河中,有哪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4、本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分析其作用? 结尾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 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华网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孙彦新、李宣良、白瑞雪、王玉山) 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镜头一:22日晚,新华社受权发布发射公告。 连日阴雨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在10月22日这一天突然迎来灿烂阳光。 也就在这天晚上,新华社受权发布公告:嫦娥一号卫星将于24日至26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发射。公告指出,这是我国首次开展月球探测活动。 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地球的天然卫星。从1958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起,美苏欧日在49年时间里123次探访月球,实现了6次共12人的载人登月。 声音:(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尽管我们晚了,但在历史长河中这40多年的时间并不算长。能够代表全国人民送中国的首位月球使者上天,是我们科技人员的荣幸与骄傲。 镜头二:24日傍晚,进入发射倒计时。 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群山深处的山谷里,天蓝风轻。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群山中高耸的乳白色运载火箭,托举着体重2350公斤的嫦娥一号卫星。而卫星飞向的月球,就挂在远处的天幕和山峦之间。 火箭上端,雾气蒸腾缭绕—— 第三级火箭使用的燃料液氢液氧,储存温度分别是零下253摄氏度和零下186摄氏度,尽管燃料贮箱进行了水平极高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的最后几秒。 离发射塔架500米处的燃烧池内,大火熊熊燃烧—— 在常温下不断汽化的液氢液氧,会使贮箱的压力越来越高,而一粒沙子从一米高处落下来的能量就能引起燃料的爆炸,因此需要一边加注一边泄压。从发射前负8小时液氢液氧开始加注的那一刻起,两条专用的管路就要不停地把汽化的燃料导入燃烧池烧掉,而燃料的加注也会持续到发射前5分钟。 声音:(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这里是我国三个航天发射场中唯一能够进行低温燃料火箭发射的地方。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承担外星发射最多、自动化程度较高、综合发射能力较强的航天发射场。组建37年来,已经将50余颗国内外卫星送上太空。 镜头三:24日18时05分,火箭点火。 清晨的一场雨没有阻挡住10时起出现的阳光,卫星按预定时间开始发射。 “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寂静的山谷响起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指挥员李本琦洪亮的声音。 监视所有塔架都打开完毕后,3号塔架上最后一名操作手已于5分钟前撤入地下掩体。 在发射场周围的山坡上,在西昌指控大厅里,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塔架上的57个摄像头将现场的每一个细节实时传送到各个点位。 包括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在内的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镜头从多个方向聚焦运载火箭,在2.5公里安全距离之外的多个参观台上人头攒动;远处一条条乡间山路上则挤满了附近的村民和远来的游客。 虽然今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已进行了7次发射,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