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图片报道中的伦理.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片报道中的伦理 图片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在新闻报道中,图片在很多情况下比文字更具有冲击力,因为它能立刻出动观众的感情把他们因土新闻描述的情景,让他们以替代但逼真的感觉,来分享新闻人物所经历的兴奋、悲戚和喜悦。 从这一角度来说,具有人情味是图片具有新闻价值的最重要的条件。但是,图片也会以不同的方式造成持久的痛苦,而新闻的伦理标准就使得新闻从业人员有责任考虑受众的感受,需要对伦理进行抉择。 在图片新闻的历史上有很多有代表性的,又极具争议性的例子。 案例分析一:骑车人雨中摔倒 2005年5月10日,数家新闻网站转载了发 生在厦门的一组新闻照片,它们记录了一 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碰到路上的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 5月9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的情景。 第二天,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北京青年报、东方卫视以及新浪网纷纷就这组照片展开讨论。一场关于“职业道德”和“记者良心”的争论几乎将柳涛淹没。 一些网民认为,记者不就路上有坑提醒路人,而是守株待兔看着路人落难的做法应受谴责:“照片拍得倒是精彩,可拍照的人太缺德。明知有坑不设路障,却满怀信心地等着人栽跟头”,“记者肯定知道会出事,就在一边看着,鄙视”。 他说:“摄影记者这个职业有时候的确很残酷。当时狂风暴雨,我在那里坚持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等到那个场面。如果没等到,我根本不能用照片说明那里有个水坑。拍不到那个坑,有关单位或许不够重视,今天就不会填补那个坑,这样的话,就会有更多的人可能在雨中摔跤。” 编辑和记者都在强调拍照、编发都是为了警示其他人,目的良好。也就是说,只要目的神圣,略微违背一些道德或职业规范是无碍的。 课堂思考: 1、图片伦理中的价值冲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在做出图片选择时,编辑的伦理标准是什么。 3、在新闻伦理中,是不是如果动机合理,手段就可以不管? 4、关键时刻,记者传达新闻的义务和公德心应如何取舍?有没有较 好的平衡点? 5、对《骑车人雨中摔倒》事情的争论,正体现了新闻职业伦理中令 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是先去做一个好人,还是先去做一个好记者?请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想法。 新闻学者:新闻事件平衡点很难掌握 传达新闻信息的责任让记者柳涛做了一个忠实的记录者,但他遭到了“缺少公德心”的指责。 从事新闻职业道德及伦理研究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展江认为两者很难取舍。 “因为公众对正常发生的事情一般不太感兴趣。如果只拍一个坑,很难让大家觉得这个地方很危险,要引起公众的阅读欲和重视程度,就需要一些冲击力强的照片。冲击力的照片怎么得来?首先不能摆拍,但等待新闻事件发生又损坏了公众心目中记者的职业形象,平衡点很难掌握。”他说,即使在“新闻从业者应该是不偏不倚中立的观察者”已形成共识的西方国家,记者在这种情境下应该如何作为的争论也都一直存在。 案例2:墨菲的遭遇 1982 年2 月,美国《俄勒冈报》的摄影记者威廉·墨菲第二,驱车经过哥伦比亚河上的一座大桥时,看到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栏杆附近扭斗,他停下车本能地拿出相机。当时男人站在桥栏杆外,女人在试图阻止他跳进汹涌的河流中,墨菲拍了一张照片。这时一个男子骑着自行车从离该妇女几英尺的地方经过,他又拍了一张。墨菲慢慢走近并开始同该男子对话:“老兄,那样做可不对。”这时一辆货车停了下来,他请司机去叫警察,但是来不及了,该男子探出身跳了下去。墨菲拍下了这名男子从桥上坠落的情景。 照片被电讯社转发全国后,愤怒的电话和信件大量涌来。一位费城的妇女问:“新闻伦理没有指出救人性命第一,新闻报道第二吗?”一个纽约的男子写道:“他为了拍到好照片,就让一个人死了。”墨菲处于多重的两难境地(moral dilemma),尽管他当时做了一些能够做的事情,但是照片本身只能说明他在人家自杀的瞬间不是在救人,而是在拍照。 墨菲事件对美国的新闻摄影记者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编辑和摄影记者开始担心被别人看做冷酷无情、不关心他人的人。后来,墨菲本人运用学过的紧急救生法,两次救助了车祸中的受害人,每次他都等到救护队到达现场、受害人没事之后才拍照。 案件思考: 1.新闻报道需要对哪些主体负责?试举一例表明二个或三个主体间利益有冲突,若你是记者,你的解决思路是什么? 2、“救人第一,拍摄第二”的原则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呢?试举一例,并说出你的看法。 [专家意见] 新闻摄影领域,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迈克·雷兹说:新闻摄影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