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电池教学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思考1 教学设计的思考
原电池教学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观《化学能与化学电源》课堂实录后感
《化学能与化学电源》是2006 年金山区某老师执教的一堂课,即现在教材的《原电池》
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铜锌原电池的原理以及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涉及到的
知识有金属活动性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及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的
知识。在观看了该老师的课堂实录后,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原电池内容教学设计和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索,希望能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1 教学设计的思考
关于原电池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围绕课题的引入、原电池原理的分析和原电池形成条件展
开的。关于原电池原理和形成条件的教学设计基本相似,原电池原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三、
四个对比实验进行分析得出;而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主要是教师给出一些材料,让学生探究
得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结论。总之,教学引入环节可以多样化,教学主体部分
渗透科学方法,教学
1.1 教学引入多样化
关于本节课引入的教学设计呈多样化。
课引入类型 举例
开门见山型 直接展现电池的照片,提出“电池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如何构成一个电
池?”
有趣味故事 讲述“意大利著名生物学家伽伐尼解剖青蛙时发现‘生物电’的故事或以“格
引入型 林太太装了假牙,经常头痛,化学家为她看病”的故事,提出“电流是如何
产生的? ”
实验引入型 做铜、锌与硫酸反应等几组对比实验,引入课题。
设置情境型 过桔子和萝卜的“对话”,提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
知识分析型 从由“火力发电经历一系列的能量转化,利用率低”,通过设置有问题,利用
氧化剂与还原剂反应,化学能转化成为电能等知识分析引入原电池。
原电池的引入的教学有多种方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只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能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设计上前后衔接自然,都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上
几种引入方式看,最后一种引入方式最为独特。针对现实问题,通过设置问题,从能量的角
度,运用氧化还原知识分析得出。该种引入方式,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求非常高,问题得到
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1.2 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中注意科学方法的渗透,教学环节合理有序的推进,思维层层递进。如关于原电池
#
#
[1]
原理的教学中,学生往往搞不清电子转移的本质,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 有老师
针对锌、铜与硫酸反应的几个对比实验,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利用这一组对比实验,对每个
实验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借助问题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的流向及途径、铜的作用、电子、电流的关系等,还通过两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想
办法怎样使锌和氢离子直接在锌表面传递电子?”引导学生对比两块金属靠在一起或不纯的
金属,也可以形成原电池。[2]
关于原电池形成条件的探究,基本上是通过给出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得出。在
探究过程中,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即采用控制变量(两极材料相同和不同,会产生现象;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不同时,将会产生什么现象?;两个电极在同一容器和不同容器,会有什
么现象?)分析有多少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再进行分组实验,每个小组完成 1~2 个实验。
既避免了学生重复,也避免了遗漏,有序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课堂实验效率,
也有利于学生归纳出原电池形成的条件。
1.3 教学思维深刻化
在查阅原电池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老师教学的设想都是从引入(无
论什么类型的引入)过渡到原电池的原理与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但有位老师却从更深层次的
挖掘了这节课的内涵,原电池与氧化还原的关系,从能量角度的观点引入原电池的设计,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