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淞沪会战和淞沪抗战-主要人物.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淞沪会战和淞沪抗战-主要人物课件

主要人物 总司令长官:蒋介石; 总指挥:蒋光鼐; 军长:蔡廷锴 蒋介石(1887年-1975年) 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于浙江奉化,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由于奉行对日“不抵抗”政策,蒋介石委托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说服蔡廷锴避免与日军冲突,并调宪兵第16团接替上海第19路军防务。 “一·二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等人以“事变期间红军发动赣州战役”等为借口,正式确立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人,是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民革卓越领导人和创始人,新中国纺织工业的主要领导人。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行伍出身,由士兵一步一个脚印升为19路军上将总司令,凭的就是过人的战功,最出名的就是率领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后奋起抗击日军,致使日军侵占上海的阴谋终不能得逞。 当日本为转移建立满洲国的国际视线而于1932年1月中旬在上海寻衅时,已被迫下野的蒋介石幕后曾授意何应钦、朱培德电令十九路军于1月27日退出上海市区,却遭到已经宣布拒绝内战的十九路军领导人蔡廷锴、蒋光鼐等人的拒绝。 蔡廷锴在对“一二八”的回忆中,说到自己当年在围剿红军回师赣州整补时,就从“九一八”中认识到由于连年内战而导致枪口不能对外,是造成日本帝国主义想灭亡我国的主要原因。为此他特在赣州体育场率全军宣誓,决心从此“不再反共、主张一致对外”。1933年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所编《“一二八”的一些纪念品》中,刊载了《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告十九路军全体官兵同志书》,对于日本人“兽性鬼态”已全然暴露的事实,十九路军为避免“惶惶五千余年之华胄,将沦为奴隶牛马万劫不复之惨境,”“子子孙孙千秋万岁,都要骂我们为欺世盗名、亡国灭种不中用的东西”,发出“是而可忍,孰不可忍”,“我不自救,谁敢救我”的声明。 这种近乎自发的抵抗不能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士气高昂,但十九路军并非中央嫡系部队,装备落后且后援不足。面对“上海地面辽阔,大家(在日本铁甲军、飞机、大炮优势火力面前)只能各自为战的困境”,蔡廷锴甚至提出可以“学我们在江西时,赤匪攻击我们的战术”。当时正在病中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更是在1月23日十九路军军部召开的紧急会议中,以红军坚韧的战斗精神启发十九路军军官,以激励士兵的抗战精神。 淞沪会战 主要人物 总司令长官:蒋介石;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 左翼军总司令:陈诚; 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 蒋介石 蒋介石最终作出“扩大沪战”的决策,任命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增调军队进军上海。《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的作者黄仁宇认为,“从现在公布的蒋日记看来,淞沪地区作战并无全盘计划”。蒋介石虽然早有作战计划并决定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但是对于日本方面对中国军队进攻可能作出的反应,却“一切未经考虑”,“所以蒋介石在上海地区集结兵力迎战,可能出敌不意,而敌之对策亦出蒋之不意”。 蒋介石始终对寻求和平解决的可能寄托着希望。“蒋介石曾经说过,牺牲不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和平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放弃和平。蒋介石判断,即便是在‘八一三’爆发之后,中日之间依然存在着停战,或者是局部停战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哪怕很小,也决不要放弃。”对于蒋介石的考虑,余子道表示能够理解,“我认为这样的考虑是可以理解的,那就是立足于打,但是在外交上不放弃希望。”然而外交的解决却反过来立足于战争的胜利。张治中等多名国军将领曾经指出,蒋介石在“八一三”之战中,三次在战争有利时刻叫停,导致国军多次痛失良机。这不能不说在“八一三”之役中,蒋介石仍然未能吸取“一二八”之役的教训。 张治中(1890年—1969年) 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 陈诚(1898年—1965年)字辞修,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历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中华民国行政院长,中华民国副总统等职。 张治中已经在国民政府授权下,在淞沪地区开始了极为秘密的备战工作。1936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准备对日作战,把全国划分为几个国防区,张治中奉命兼任京沪区的军事负责长官。张治中的任务,正是以“一二八”淞沪抗战为教训,在淞沪地区制定长期抗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