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高三一轮复习——1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剖析
2.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由图2可知,全面放开二孩,我国的出生人口开始时快速增加,但随后增加的人口逐渐减少,并有波动,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并不是持续增加的;生育政策不变,由图看出出生人口数量持续下降,但自然增长率不一定是负值,因此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不一定持续下降;放开单独二孩,出生率会有所上升,但随着人口文化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条件的好转,出生率不一定在未来30年会持续上升,但人口年龄结构将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C 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2013·高考广东卷)下表为四个国家的主要人口指标。据表可知( ) 考点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国家 2000~201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 2009年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2010年0~14岁人口比重(%) 2009年出生时预期寿命(岁) 男性 女性 中国 0.6 143 19.5 72 75 印度 1.4 389 30.6 63 66 法国 0.7 118 18.4 78 85 美国 0.9 34 20.1 76 81 A.2009年中国人口密度高于印度 B.2009年中国男女性出生时预期寿命差值与美国相等 C.2010年中国0~14岁人口比重与法国最接近 D.2000 ~2010年期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D 人口 人的生活空间 人的生产活动 人口的变化 城市与城市化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考纲要求】 权威解读 思维导图 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理解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掌握人口年龄构成图的判读,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问题的成因、后果及对策。 3.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三者的关系。 1.总趋势:__________。 2.决定因素:__________和死亡率。 3.两种差异 (1)时间差异。 一、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分布 不断增长 出生率 一、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分布 【提示】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仅指人口数量的变化,而不一定是数量的增加,也可以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快速 不平衡 缓慢 很快 农业革命前:极其缓慢 农业革命期间:速度加快 工业革命后:迅速增长 近100年来:迅猛增长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构成指标: 、 和 。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点与转变过程 模式类型 类型Ⅰ 类型Ⅱ 类型Ⅲ 名称 原始型 传统型 __________ 特点 高高低 __________ 低低低 转变过程 转变的 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传统文化观念和相关的人口政策等 现代型 高低高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 3.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1)发达国家:__________。 (2)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传统型。 (3)全世界: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4)我国:基本实现了由传统型向__________的转变。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现代型 现代型 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发达国家(或地区)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模式 现代型 传统型 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1.分析人口增长快慢原因的思路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 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都能促进人口的增 长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分析原因的思路如下: → → → 生产力水平高低 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 人口增长 数量变化 出生率 死亡率 可见,社会经济、技术、政策(人口)等因素是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液压柱塞泵的维修工艺之一.ppt
- 涵洞过渡段技术交底.doc
- 涵洞防水层施工作业指导书.doc
- 液面折算井底压力方法.ppt
- 液相色谱实验基础.ppt
- 涵洞的种类介绍.ppt
- 2017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6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三单元电解池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加试)苏教版.ppt
- 2017版《188套重组优化卷》高考政治总复习——课时考点过关练必修1经济生活(含答案).doc
-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ppt
- 涵洞、防护及排水工程施工.ppt
- 2025-2030年中国粒度仪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粘胶纤维纱线行业运行动态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碳膜电位器市场十三五规划及投资风险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离网光伏发电行业十三五规划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腹腔镜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船用高速柴油机行业运行态势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花炮行业十三五规划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聚甲醛(POM)市场运营状况与十三五规划分析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航模市场发展态势规划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年中国芳烃溶剂油市场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