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损伤的修复剖析
* * * * 四、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一)细胞外基质 (二)生长因子 (三)抑素与接触抑制 机体的细胞和组织存在着刺激再生与抑制再生两种机制,两者处于动态平衡。 细胞再生与分化的分子机制有三个方面: 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并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物质,称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 ECM影响细胞的形态、分化、迁移、增殖和生物学行为。 ECM提供信息调控胚胎发育,组织修复、创伤愈合、纤维化及肿瘤的浸润等。 (一)细胞外基质 机体的组织由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组成细胞外基质的成分极其复杂、多样,其主要成分有: 1.胶原蛋白 2.弹力蛋白 3.粘附性糖蛋白和整合素 4.基质细胞蛋白 5.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素 刺激同类细胞或同一胚层发育来的细胞 增生,促进愈合的某些多肽类物质,称 生长因子。 (二)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成纤维细胞性生长因子(FGF) 表皮生长因子(EGF) 转化生长因子(T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具有刺激作用的其他细胞因子 (三)抑素与接触性抑制 抑素—能够抑制细胞增殖的多肽,具有组织特异性。 接触性抑制—在皮肤创伤、缺损部周围上皮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将创面覆盖而相互接触时,或部分切除的肝脏增生达到原有大小时,细胞即停止生长,不致堆积起来。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fibrous repair) 1.定义: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而得名(granulation tissue)。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一)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肉眼:鲜红、颗粒状, 柔软、湿润, 易出血,无感觉 镜下: 新生的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炎细胞 2.形态特点: 肉芽组织 毛细血管 炎细胞 成纤维细胞 颗粒状? (二)肉芽组织的功能 1.抗感染,保护创面 2.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异物及炎性 渗出物 不良肉芽:水肿、苍白、松弛、 无弹性,有脓苔。 (三)肉芽组织的结局 瘢痕 1.间质水分逐渐吸收减少 2.炎性细胞减少、消失 3.血管减少或改建 4.胶原纤维增多 三少一多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特点: 胶原纤维呈束状平行、交错分布,玻璃样变。纤维细胞稀少,血管很少。 瘢痕组织(scar tissue)为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灰白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有利:保持组织器官的完整性和坚固性。 有害: 1.瘢痕收缩 2.瘢痕性粘连,器官纤维化、硬化 3.瘢痕疙瘩(Keloid) 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 瘢痕性粘连 肝硬化 瘢痕疙瘩 第三节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创伤愈合:是指机体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修复过程。 各种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瘢痕组织形成的协同作用。 一、皮肤创伤愈合 二、骨折愈合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一、皮肤创伤愈合 1.伤口的早期变化 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出血,炎反应 →凝块,干燥为痂皮 2.伤口收缩(2-3日) 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牵拉,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 (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 3天始: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 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7-12天:胶原纤维合成达高峰 30天左右:瘢痕形成。 4.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 24小时内凝块下伤口边缘基底细胞增生,向中心移动,单层覆盖 复层鳞皮。 创缘整齐, 组织破坏少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 创缘对合严密 炎症反应轻 少量肉芽组织 少量瘢痕 1.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 创口大, 创缘不整 2.二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 伤口收缩, 炎症反应重 肉芽组织多 瘢痕大 二、骨折愈合基本过程 血肿形成 骨组织和骨髓血管破裂出血 骨髓组织坏死骨皮质坏死 血肿形成并凝固 成软骨细胞 成骨细胞 类骨组织 钙盐沉积 编织骨 结构疏松 骨小梁排列紊乱 骨性骨痂形成 骨痂改建再塑 板层骨 破骨细胞吸收骨质 成骨细胞产生新骨质 纤维性骨痂形成 血肿机化(骨折后2-3天) 纤维化(肉眼/X线见局部梭形肿胀) 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年龄、营养、内分泌、疾病 局部因素:局部血液循环、感染、异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