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阴阳五行学说.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阴阳五行学说剖析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五行基本概念 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及五行的相生、相克规律 3.熟悉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 事物阴阳属性的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 明亮、温热、活动、兴奋、 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 黑暗、寒凉、沉静、抑制、 向下、向内、凝聚、闭合等 《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表现为阴阳再分性和转化性。《素问.金匮真言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交感 指阴阳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只有交合感应,才能产生新事物和新个体。 (二)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相互对立导致相互制约,维持其动态平衡。使其一方不致过度发展而泛滥。 (三)阴阳互根互用 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四)阴阳消长平衡 指阴阳在不断的消长运动中维持相对的平衡状态。可概括为: 此长彼消 热盛伤阴,寒盛伤阳 此消彼长 阴虚火旺,阳虚阴盛 此长彼长 补气生血,补血养气 此消彼消 气虚引起血虚,血虚引起气虚 (五)阴阳相互转化 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 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如“物极必反”、“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上下:上为阳,下为阴; 内外:外为阳,内为阴; 前后:腹为阴;背为阳; 脏腑:五脏属阴,六腑为阳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 正常的生命活动——阴阳平衡 (三)说明疾病的病理变化 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转化。以下重点讨论阴阳偏盛、偏衰。 正常范围 阴阳平衡 阳偏胜(实热证) 阴偏胜(实寒证) 阳偏衰(虚寒证) 阴偏衰(虚热证) 阴阳失调 阴盛 阴阳 偏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虚 阴阳 偏衰 虚热证(阴虚则热)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阴不制阳 阳不制阴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望、闻、问、切均可分阴阳。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的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 中药四性:寒、热、温、凉。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五味:酸、苦、甘、辛、咸。甘辛为阳、酸苦咸为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木曰曲直”引伸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引伸义:温热、温煦、向上 “土曰稼穑”引伸义:生化、繁衍、受纳 “金曰从革”引伸义:收敛、肃杀、沉降 “水曰润下”引伸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尚书大传》:“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 (一)五行的特性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 取象比类法(直接归类法):如方位的五行分类 2. 推演络绎法(间接归类法):如四时的五行的归类;与五脏联属的腑、体、窍、志等。 (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和“我生”两个方面。 《难经》“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1)相生: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 。促进维持事物发展。 相生次序: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相互克制、制约 。维持事物的相互平衡。 相克次序: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与“我克”两方面关系。 《内经》“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 1. 生克制化 五行的生克成侮,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