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焊接质量不符合项辨识与主要缺陷控制对策.ppt

焊接质量不符合项辨识与主要缺陷控制对策.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焊接质量不符合项辨识与主要缺陷控制对策课件

④防风措施要到位,特别是低氢型焊条对风极其敏感,更要严格防风,采用超短弧焊接,无防风措施不能焊接作业,经验证明二级风以下同样可能出现气孔; ⑤管口必须保持清洁干燥,不得有铁锈、油污、杂质等; ⑥焊条偏弧时,应断弧更换焊条和打磨处理; ⑦焊工的焊接手法不熟练应加强针对性练习,尽快掌握控制缺陷的能力。 6、夹渣——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体积较大的和条形夹渣定性为焊接缺陷。 原 因 分 析 ①口角度小,焊接电流小,熔渣积度大或焊接速度快,熔池冷却快,熔渣来不及浮出熔池表面引起夹渣; ②根焊肉过薄或打磨过多,热焊易烧穿不敢采用较大电流。清根方法不当,焊道两侧出现夹角或沟槽过深。快速热焊时,流到夹角和深槽的熔渣来不及浮出熔池表面形成夹渣; ③焊工操作手法不当,焊道中心和夹角处运条较快,熔池的熔深不够,覆盖残留的熔渣与融化金属混淆在一起。 ④焊条偏弧,另一侧未熔合好而产生夹渣; ⑤焊条或焊道沾有污物未清理干净焊接时易形成夹渣; ⑥立焊道下坡焊时,焊速快,焊条角度和运条方法不当。特别是低氢型焊条,在填充焊时,3点位上下易出现条形夹渣。 防 治 措 施 ①组对间隙不宜过小,在工艺参数的范围内选用较大电流,保证焊接熔深,同时焊速不宜过快; ②根焊道焊肉不能过薄和打磨过多,去除表面熔渣(或黑点),把接头打平。清根时要将焊道清成“U”形槽,避免形成夹角,焊接时熔渣不易浮出,根焊道打磨要有利于热焊能控制住烧穿和避免产生夹渣; ③焊工应纠正自身不正确的操作手法,控制运条角度和焊条摆动幅度,保证良好的焊接熔深; ④焊条偏弧时,应断弧更换焊条和进行打磨处理; ⑤仔细清理管材和焊条上的杂质或前一层焊道上的熔渣,焊接前对焊道毛茬、掉落的渣垢、内对口器上的脏物进行清理,防止杂质进入焊道。焊接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熔池,使熔渣液面和熔池金属达到良好的分离; ⑥立焊道下坡焊时,焊速不宜过快,保证足够的熔深。采用正确的焊条角度和运条方法。特别是低氢型焊条,在填充焊时,3点位上下更要注意,手法要稳,控制焊条角度(建议3点位的平行角度为10°—15°),焊速不宜过快,防止焊道两侧出现夹渣。 7、烧穿——在焊接过程中,熔化金属自坡口背面流出,形成的穿孔缺陷。 原因分析: ①根焊厚度不够或打磨过多,电流偏大; ②熔池温度过高,焊接速度稍慢导致烧穿; ③焊条(焊丝)角度不当; ④半自动焊送丝速度没有控制好,或出现窜丝现象,造成焊丝穿透熔池,在根部形成烧穿焊瘤。 防 治 措 施: ①保证根焊厚度,打磨不宜过多,合理的调整电流; ②热焊时熔池温度过高,应适当提高焊速以降低焊接熔池温度; ③半自动焊时调整好送丝机,控制送丝速度,防止出现窜丝现象; ④平焊和仰焊时应严格控制熔池温度,不宜过高,尽量采用短弧焊接,采用正确的焊条角度,建议到5点位应适时变换焊接角度; ⑤坡口间的组对间隙不宜过大,焊接电流要适当小一些,半自动焊时可将焊枪处电流档位调至低挡。 8、弧坑——在焊道末端形成的低洼部分,表面凹深度低于母材。 原因分析: ①断弧和收弧不当,在焊道末端形成的低洼部分,表面低凹深度超出规范要求,即低于母材表面; ②焊缝熔池金属未填满,收弧过快或电流过大造成的熔池塌陷; ③在6点位收弧时.焊道温度过高,停顿间隔时间较短。 防治措施: ①收弧过程中焊条应在收弧处作短暂停留或作回焊运条,使熔敷金属填满熔池; ②对弧坑采用砂轮打磨补焊, 补焊长度应不小于50mm,低氢焊条宜采用回弧(运条)填满熔池; ③在6点位收弧时,不可俩人同时收弧“碰头”,一方待温度降一点再焊到接头处收弧。反之,则容易出现末端弧坑或焊道余高超标。 Ⅱ 焊 接 缺 欠 定义:焊接操作方法不正确导致的焊接金属或表面存在的瑕疵。 1、咬边——因焊接电流过大和焊接操作方法不正确,在焊缝的两侧造成的构槽。 原因分析: ①焊接电流过大,电弧过长及运条角度不当; ②焊接运条时,坡口边缘两侧停留时间稍长; ③填充焊时,焊缝填充金属过低,盖面焊时焊肉过厚,电弧停留时间过长,焊缝区温度过高造成咬边。 防治措施: ①选择焊接工艺参数内稍小一些电流,控制电弧长度或短弧焊接,保持运条均匀,坡口边缘运条停留时间稍短些,并注意焊接运条角度; ②最后一遍填充金属应略低于焊道母材表面(0.5mm-1mm),使盖面的焊道宽度轮廓清楚,有利于控制焊缝咬边和外观成型良好; ③焊缝咬边深度、长度超标部分,宜用砂轮打磨修整后从焊道中心引弧进行补焊。 2、未焊满——由于填充金属不足,在焊缝表面形成的连续或断续的沟槽。 原因分析: ①照明不足,光线较差,焊条摆动不到位; ②未按照规定的焊接层数和高度进行施焊; ③埋弧焊机缺少行走支架,操作存在误差,导致焊道出现局部未焊满、成型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