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犯罪主观方面2014.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主观方面2014课件

第八章 犯罪主观要件;【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阐述了犯罪主观方面要件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犯罪故意的概念及分类,犯罪目的、犯罪动机的概念及区别,刑法上认识错误的分类及处理原则。 【关键术语】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犯罪目的 犯罪动机 认识错误 【阅读文献】 1.陈兴良:故意责任论 载《政法论坛》2000.5 2.陈兴良:过失责任论 载《法学评论》2000.2 3.刘艳红: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 载《政治与法律》2003.1 4.张明楷: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梳理 载《法学研究》2009.1;一 、犯罪主观要件的概念;判断基准是行为时(罪过与行为同在) 第三,表明行为人对法益的保护持背反态度。 故意:敌视或蔑视 过失:漠视与忽视 第四,是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要件 无犯意无犯人 罪过与行为同在 习题: 1.甲听说乙急需毒品,就装了一包面粉谎称是毒品卖给乙,获得巨额赃款。乙以为是真毒品将其卖给了他人。 甲、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2.殡仪馆美容师甲某,一日见停尸房推进一满身酒气的年轻漂亮女尸,遂起歹意,于是美容师甲某半夜潜入停尸房,对女尸实施了奸淫。不料当甲某起身时却发觉这个女尸悠悠醒来,并见她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手机,拨通了110:“喂!110吗?我的丝袜不见了……”?请问:对于甲的犯罪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侮辱尸体罪未遂  B.?侮辱尸体罪既遂 ? C.?强奸罪未遂  D.?强奸罪既遂 二、犯罪主观要件的内容 1.必要要件------罪过 (1)犯罪故意 (2)犯罪过失 讨论: 混合罪过? 2.特定要件 (1)犯罪目的(选择要件) (2)犯罪动机(通说认为不是构成要件要素);三、犯罪主观要件的层次 1.类型构成 (事实判断) 2.责任非难(价值判断) 这里的责任不同于作为犯罪法律后果的刑事责任 而是指作为犯罪成立条件之一的非难可能性 ①责任的根据: 道义责任----自由意志的道义非难 社会责任----性格危险的社会非难 ②责任的基础: 行为责任-----行为的主观意思 性格责任-----行为人的危险性格 人格责任-----主体性的行为人的人格 ③责任的性质: 心理责任------行为人的心理事实 规范责任------心理事实规范评价的统一 主观构成要件 ≈ 责任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要件--责任条件) ;责任主义(“没有责任就没有刑罚”): 不具备责任就不成立犯罪(责任是犯罪成立条件) ,刑罚的量不能超出责任的程度(责任是量刑的基准)。 四、犯罪主观要件的意义 1.区分罪与非罪(自由保障机能) 2.区分此罪与彼罪(犯罪个别化机能) 3.区分一罪与数罪 4.区分重罪与轻罪 五、犯罪主观要件符合性的判断 1.以行为人实施的行为为基础进行判断 先判断客观行为的性质及其结果,然后考察行为人对结果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2.以行为的相关因素为参考进行判断 如,行为的时间、地点、条件、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行为人的一般表现、事前的思想流露、事后的态度等等,都能从某一方面证明行为人的心理态度是何种犯罪的故意与过失。 六、立法规定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第十六条 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判断: (1)某甲上山合法打猎,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他的仇人,随开枪将其仇人打死; (2)假设甲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该人离猎物非常近,甲知道自己枪法不行,如果开枪有可能将该人打死,但他想,“管他呢,打死了活该!”随开枪打猎,结果将该人打死; (3)假设甲发现猎物旁边站着一个陌生人,该人离猎物非常近,甲觉得如果开枪有可能将该人打死,但甲又认为自己的枪法很好,随开枪射击,结果将该人打死; (4)假设甲因为阴天雾大而没有发现猎物旁边站着的一个人,开枪打猎后将该人打死。 这四种情况下,甲的心态有什么不同?; 第二节 犯罪故意 一、故意的概念 (一)故意的学说——故意与过失的界限的学说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