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24讲文艺效果实现的心理途径.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4讲 文艺效果实现的心理途径 第一节认同效应 第二节月亮效应 第三节同化效应 第四节格式塔效应 第五节领悟效应 一认同效应 认同效应 认同效应 认同效应 1)认同效应(自居效应):即出于一定的动机有选择地模仿别人的某些特征的心理反应。一个人模仿他所崇拜的对象的某些特点,就是认同效应的表现,因此认同效应还可以叫模仿效应。 2)从深层心理角度来说,寻求并模仿可能是人类的一中集体无意识,一种荣格所说谓的“原型”。 3)认同、模仿的涵义可以泛化为一切正面肯定的形象。老虎的威猛雄健,奔马的激昂奋发,青松的劲拔坚毅,翠竹的清高脱俗,都可以唤起欣赏者的认同欲望,都可以使欣赏者在自居、模仿中陶冶情操、升华灵魂。 4)名言欣赏: “见贤思齐。” ——孔子 “赞美别人就是把自己放在同他一样的水平上。” ——歌德 二 月亮效应 月亮效应 月亮效应 月亮效应 引子 文学作品的英雄人物对欣赏者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有缺陷的人物甚至是反面人物对欣赏者能否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能 A月亮效应:人们通过文艺欣赏引起自我省察、自我教育、自我改造,颇似接受了“月亮的柔和”,我们姑且称这种心理效应为“月亮效应”。 B生硬的说教不如以情动人,严厉的痛斥不如形象的感染,这就是柔弱胜刚强。这是对文艺欣赏的月亮效应的绝妙注脚。 C文学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展览馆,不仅展示了人的光辉伟大的一面,而且展示了人的灰暗委琐的一面。那些暗点,可以成为一面镜子,使人们在不自觉中借用来比照自己,反观自己,引起人们的自我省察、自我批评。当人们第一次发现缺陷的存在是多么不合理、多少可笑时,就会引起自责,下决心克服它、改正它。 三 同化效应 同化效应 同化效应 同化效应 ★为什么文艺作品具有同化、统一人心的作用呢? 1)文艺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既是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因此,作品可以在社会群体中的精神生活中,像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流通一样,以使社会成员之间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在精神生活方面获得某种一致性。 艺术可以使个人的情感生活与人类的情感生活相通和一致。 2)何谓文艺欣赏中的同化?通过审美教育,使个人的情感与人类的情感生活取得相通的过程,是个体在群体中得到“同化”(社会心理学认为,同化是指人们的态度及行为与他们所参照的团体或他人的标准逐渐接近,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情境自愿调适)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精神变化过程。 ★文艺欣赏活动中的同化可分为哪两个逻辑层次? 一是(自然)人的社会化。 二是(社会)人的美化。 文艺作品是某种社会生活的“替代物”,无形中给人以暗示和示范作用。一个民族的文艺作品,滋养着一个民族的性格。每个人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了,接受了特定的文化模式,这就是所谓的(自然)人的社会化。 人的美化,即按席勒所说的塑造理想的人格。理想的人格应是感性和理性自由完美的融合,这就是“优美的灵魂”。 四 格式塔效应  格式塔效应   格式塔效应    格式塔效应    思考:为什么在视觉艺术、听觉艺术乃至语言艺术中,艺术形象的“完形”能够诱发和影响欣赏者的心灵生活呢?    这要借助于格式塔心理学来作解答。    1)“格式塔”一词,意指物的形式、形状。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它被赋予了“形式在感觉中生成”的含义,用来表述由部分构成一种通体相关的完整图式的现象,含有“整合使之完形”的意思,所以中文又译为“完形”,将“格式塔心理学”译为“完形心理学”。     2)美国人鲁道夫·阿恩海姆将“格式塔”的基本理论引入艺术研究,认为物质的物理活动同人体的生理活动、同大脑的心理活动之间有着“异质同构(型)”的内在联系。           例1 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曲调委婉、柔和、流畅、悠扬。该曲以特定的强度和频率传递着张力,从而唤起温馨、和谐宁静、轻松流畅的心理感受。    3)“格式塔”理论所阐发的由欣赏对象的张力样式引起大脑电力场的“同构”反应,同时诱发相应的心理波动的活动机制,与德国心理学家谷鲁斯的“内摹仿说”颇有相通之处      “内摹仿”:就是在我们内心摹仿外界精神上或物质上的特点。欣赏者的内心在进行摹仿时,感到有一种运动过程,但并不外观。因此,审美欣赏是同情地分享旁人的生活和情绪的产物。他把“内摹仿”的运动知觉视为审美欣赏活动的核心。   例2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