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十章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章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第一节 李贺与《李长吉歌诗》 1李贺(790—816) 字长吉,唐代中期著名诗人。他生于福昌昌谷 (今河南宜阳),是唐朝宗室郑王之后,但是他们那一系早已衰落,家境贫苦。 他父亲名叫李晋肃,官卑而早死。 更不幸的是,“晋”与“进”谐音,李贺为了避讳,不能参加进士科考试,所以终生郁郁不得志,只做过太常协律郎这样的小官,死时年仅27岁。 2 “昌谷体” 他才华横溢,自幼便有诗名,常常苦吟终日,呕心沥血,精心锤炼。 他不拘泥于格律,尤其擅长于歌行体。 其诗风格怪奇,辞彩绚丽,想象力极为丰富,意象瘦硬、谲诡、冷涩、凄艳,时空交错,穷极变化,在诗坛上独成一体,被后人称为“昌谷体”。 3 《李长吉歌诗叙》 李贺的诗集名为《李长吉歌诗》,是他自己亲手编定,然后交给友人的。 年代比他稍晚的杜牧是最早为他的诗歌作序的人,在其《李长吉歌诗叙》中详细地描述了他从李贺友人手中看到李贺诗集的经过,和诗集的具体编次情况。 在这篇重要的序文中,杜牧还对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成就作了精辟的概括总结。 第二节 《李长吉歌诗》的版本和评注情况 由于李贺独特的诗风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他的诗歌一直为后世所看重,享有很高的声誉,他的诗集也保存得很好。但是,版本也很多,互相之间也就存在一些歧异。    杜牧所见到的四卷本《李长吉歌诗》,是李贺亲手编定的原稿本,一直流传了下来。 《新唐书·艺文志》、郑樵《通志·艺文略》都著录了这个集子。 在宋代,就出现了很多版本。在这些版本中,鲍钦止本是最流行的,后来的很多注本都是以它为底本。 三家评注的版本情况 1王琦 字琢崖,号载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他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其主要著作是享有盛名的王注《李太白全集》。 他的《李长吉歌诗汇解》,是另一部名著,乾隆二十五年(1760)宝笏楼刻印出版、后来又有四部备要本。 这部著作收录了李贺歌诗正集四卷,外集一卷,另外还汇集了从杜牧以来的各家序跋、评语、传论的首卷,还从《乐府涛集》里采录出了两首李贺的逸诗,作为补遗。 第三节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的成就 在三家之中,应该是姚文燮年代最早,但是却以王琦成就最高。 所以《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把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放在最前面,篇幅也占了大半。    像李贺写的这样难懂的诗歌,典故的注释、文句意思的梳理串讲,都是很重要的。王琦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好。 * * 杜牧将李贺的诗歌与楚辞相比,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也点出了李贺诗歌的弱点,就是过于追求怪异,过于走偏锋,于条理上不是很清楚,给解读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损害了诗歌的艺术水准。 杜牧这段序文对李贺的评论基本上是中肯的,影响也非常大。 后世对于李贺的评价,基本上不离杜牧所定下的这个基调。 宋人将李贺与李白相比,说“太白仙才,长吉鬼才。”这在后来也成为了一个很有影响的说法。 所以李贺又有个外号叫“诗鬼”。 他的诗歌创作,对当时和后来的诗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由于李贺的诗歌艺术水平高,又玄奥难懂,所以为他的诗歌作过注的人非常多,今天可以看见的注评本有十几种。 最早注李贺诗的是宋代的吴正子,有《笺注李长吉歌诗》。 宋末元初刘辰翁有《评点李长吉歌诗》评本。 明代徐渭、董懋策都著有《昌谷诗注》,合刊为《唐李长吉诗集》。 在古代的注本中,比较重要的是 姚文燮《昌谷集注》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 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 陈本礼《协律钩玄》。 其中前三种,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经把它们合编在一起,排印出版,题名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又重印出版。 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也曾经以《李贺诗歌集注》为名重印出版过。 姚文燮(1629--1689)字经三,号羹湖,安徽桐城人,顺治十六年 (1659)进士。其《昌谷集注》有清顺治间苏州刻本和康熙中建阳刻本。    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注》在清代并未刊行,原本只有稿本,后来被陈本礼得到,在其《协律钩玄》中引用了几十条。1958年5月,徐声越将《李长吉诗集批注》从一个过录本上抄录下来并加以整理,使之得以成为《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的一种。 历来注诗的人,往往有其偏好和专长。 有的工于考索典故,用考据学的方法来注诗,而于诗歌艺术则不甚了了,其末流甚至连诗意都难以串讲清楚。 而另外又有些人专走评论一途,这种方法从明代起大盛,这一类注家往往于诗意、诗境有独到的领悟,但是往往不能解决读者了解具体词句的基本要求,还容易有空疏之弊。 *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