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_刘刚_第22章痢疾.ppt

  1.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_刘刚_第22章痢疾

痢疾 Dysentery 温州市中医院 呼吸科 刘 刚 【目的要求】 1.了解痢疾的概念、传染性和流行情况。 2.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 3.熟悉痢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要点。 4.掌握痢疾的各证型之辨证论治和疫毒痢的救治措施。 5.了解痢疾的预防和转归。 【概念】 痢疾是因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而致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具有传染性的外感疾病。 痢疾,古代有称之为 “肠澼”、“滞下”等,含有肠腑“闭滞不利”的意思。 【医论】 《内经》称本病为“肠澼”,对其病因、症状、预后等方面有原则性的论述,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两个致病的重要环节,并从症状、脉象表现判断痢疾的预后。 《伤寒论》、《金匮要略》 对痢疾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如赤白痢、赤痢、血痢、脓血痢、冷痢、热痢、休息痢等。 《备急千金要方》 称本病为“滞下”。 宋代《严氏济生方》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今之所谓痢疾者,古所谓滞下是也”,一直沿用至今。 《丹溪心法》 进一步阐明痢疾的流行性、传染性,“时疫作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并论述痢疾的病因以“湿热为本”,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 【范围】 西医学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以及溃疡性结肠炎、某些食物中毒或药物中毒等。 革蓝氏阴性细菌 革蓝氏阴性细菌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以急性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与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等肠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原体及流行病学: 病原体为痢疾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 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病人及带菌者。 急性期患者排菌量大,容易传染。 慢性患者易被漏诊,为流行期间重要传染源。慢性病人及带菌者,排菌量不多,但排菌时间长,故对本病传播起重要作用。 传播途径及易感人群 痢疾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便排出,借带菌的食物、饮水等经口而感染。 特别是污染粪便的脏手与苍蝇对病菌的传递起着一定的作用,人群有普遍的易感性,儿童感染菌痢的机会较成人为多,故发病率也较高。 现代医学病理: 毒素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高热、脑水肿等症状; 毒素经肠粘膜排出,引起结肠过敏和粘膜损害,有利于痢疾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结肠粘膜弥漫性炎症,排出脓血粘液样便。 毒素 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以致阵发性肠蠕动增强和痉挛而产生腹痛、腹泻; 炎症刺激直肠肛门扩约肌而产生便意,出现里急后重。 病变主要在大肠 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为显著。 急性期结肠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粘液及纤维蛋白渗出,形成假膜,继而粘膜坏死脱落,形成弥漫性浅表溃疡和小出血点。 慢性期主要为粘膜溃疡扩大,边缘上皮细胞增生及粘膜下层纤维组织增生,致使肠壁增厚。 中毒型菌痢的肠道病理改变轻微,而以大脑、脑干和其他脏器弥漫性充血、水肿为显著。 中毒型痢疾 发病原理一般认为与细菌的型别和数量无明显关系,主要是机体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引起全身毛细血管痉挛以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和继发酸中毒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惊厥、昏迷、呼吸衰竭和休克。 【证候特征】 痢疾为外感传染疾病,临床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赤白脓血便等为主要证候。 一般起病较急,以发热伴有呕吐而开始,继而腹痛,呈阵发性,腹泻大便次数每日的10-20次,粪便性状呈赤白粘冻样、脓血状,里急后重感显著。 流行特征 常为同一地区多人发病也有呈散在发病者。 其特征以湿热疫毒壅滞肠腑症状最为突出。 临床症状 由于人体正气强弱不一,故临床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急慢轻重差异亦较大。 轻者不发热,腹痛不著,里急后重不明显,大便次数每日在10次以下,或被误诊为泄泻。 重者常在泻痢未出现之前,即有高热、神疲、面青、肢冷以致昏迷惊厥,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病程 还有的呈慢性迁延状态,病程在2月以上,或至数年,反复不愈。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感时邪疫毒 2.饮食不节 1.外感时邪疫毒 这是痢疾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一是感受湿热疫毒之邪。痢疾多发于夏秋之交,湿热疫毒之邪内侵人体,蕴于肠腑发病骤急,形成疫毒痢,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疫毒者,指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 1.外感时邪疫毒 这是痢疾的主要病因之一 其二是感受时行之邪。痢疾时行之邪,酿生湿热,湿热郁蒸,肠胃气机阻滞,发生湿热痢疾。 其三是因热贪凉,感受寒湿之邪。寒湿伤及肠胃,气血壅滞,发为寒湿痢。 2.饮食不节 一是指平素饮食过于肥甘厚味或夏月恣食生冷瓜果,损伤肠胃; 二是因食用不清洁的食物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