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训诂学的内ppt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训诂学的内ppt课件

第一章 训诂学的内容 传统训诂学着重于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解释语言,一是阐释义理。在训诂实践中,解释语言和解释义理往往是并存的,只不过各有侧重点。可以说,传统训诂学通过对语言的解释,从而使得古代文献能够被后人理解而流传。 第一节 解释语言 解释古代文献语言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校勘文字、标明音读、解释词义、疏通文义、诠释文典、考证典章制度、分析语法、揭示修辞手段等。 一、校勘文字 书籍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所造成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也是非常严重的。 (一)校勘讹字 讹字指的是书中用错了字,包括错字和别字。(注意讹字与一般的通假字的区别) 出现讹字的原因主要有因字体致误、因妄改致误、分一字为二字而致误、合二字为一字而致误、自然致讹等。 1校讹字所用的基本术语 (1)谓“A,当为B”或“A,当作B” 《礼记·礼器》:周坐死,诏侑武方。郑玄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方’犹‘常’。” 《管子·牧民》:野芜旷则民乃菅。唐房玄龄注:“菅,当为奸。” (见书上例子) (2)谓“A,本或作B,非”,或“A当B字误” 《周礼·天官》:小事则专达。贾公彦疏:“天官甚众”。清代阮元:“‘天’当‘六’字误。” (3)谓“A实B字” 《周礼·地官》:各从其抵。郑玄注:“‘抵’实‘柢’字,本也,谓所属吏主有司是也。” (二)校勘脱文 脱文是指书籍中不明显的阙脱的文字,又称为夺文。明显的阙脱用方框□表示,称阙文。由于脱文是不明显的,所以对读者理解文意造成了障碍。 出现脱文的原因主要有自然脱落、因不慎脱落、因妄删而脱落等。 1校勘脱文的基本校语 (1)谓“某书AB无A字”或“一本无A字” 《周礼·天官·酒正》:酒正奉之。郑玄注“帮书‘酒正’无‘酒’字。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都尉陈平如沛公。裴驷《集解》:“徐广曰:一本无‘都’字” (2)谓“不书A,阙文”或“A字原阙,今据某本增入。” 《春秋·桓公十四年》:夏五。杜预“不书‘月’。阙文。 (3)谓“A字上(下)脱B字” 《诗·郑风·缁衣》:缁衣之宜兮。毛传:“缁,黑色。”也颖达《正义》:“又再染以黑乃成缁。”阮元《校勘记》:“按:‘乃’上,浦镗云脱‘则为緅,又复再染以黑’九字,考《周礼注》,是也。” (4)谓“某本有AB几字”或“A字上(下)有B字” 太后怒。枞嘉以矛,王止太后。宋祁曰:“‘枞’字上别本有‘欲’字”。念孙案:别本是也。若无“欲”字,则与下文不合。 (见书上例子) (三)校勘衍文 衍文是指书籍中多出来的不该有的字。 《文选·风赋》: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也。唐代李善注:“‘者’下或有‘因’字,非也。” 《论语·先进》:子路、曾皙。何晏注“孔曰:皙,曾参父,名点。”宋代邢昺疏“注‘孔子曰:皙,曾参父,名点。’”阮元《校勘记》:‘孔’下‘子’字误衍。 《墨子·备城门》篇:令吏民皆智知之。按:智、知义同。《释名·释言语》曰:”智,知也。“《墨子》原文本作“令吏民皆智之,传其学者谓此“智”字乃知识之“知”,因相承而衍“知”字矣。(俞樾案) 见书上例子 (四)校勘异文 书籍在流传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同一语境的同一部位上往往使用不同的文字,这种不同的文字叫做“异文”。校异文一般仅是校而记异,给读者提供对照理解的线索。至于各本异文的类型和是非,校者大都不作论断,让读者自行酌定。 《周礼·天官·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郑玄注:“故书‘正’为‘政’。 《老子》(上篇):天下莫能臣也。陆氏《释文》:“河上本作‘天下不敢’”。 《文选·古诗十九首》 :此物何足贡,但感别经时。唐代李善注:“贡,或作‘贵’”。 《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索隐》:“(享)本或作‘亭’”。 《孝经·诸侯章》:《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注:“临深恐队。”陆氏《释文》:“本今作‘坠’”。 《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也颖达《正义》:“王肃诸本皆作‘为言’,定本作‘伪言’”。 《谷·隐公十年》:卫祝吁弑其君完。陆氏《释文》:(弑)《释》旧作‘杀’”。 (见书上的例子) (五)校勘颠倒错乱之文 王氏《杂志》云: 《人间篇》:“国危不而安,患结不而解,何谓贵智?”而,读曰“能”。言危不能安,患不能解,则无为贵智也。后人不知“而”与“能”同,遂改为“国危而不安,患结而不解”。 俞氏《举例》云: 平列之字,本无顺倒,虽有错误,文义无伤,然亦有不可不正者。《礼记·月令篇》:“制有小大,度有长短。”按:“长短”当依《吕氏春秋·仲秋纪》作“短长”,今作“长短”,则与韵不协矣。 二、标明音读 东汉以前训诂著作中的标音的情况很少见。这主要是因为西汉以上注重口头训诂,师徒讲习,代代口耳相传,都是有声语言,书面标音的问题不重要。到了东汉后期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