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3高一历史课件:1.2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2.ppt

2013高一历史课件:1.2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2.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高一历史课件:1.2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2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的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图片对题干中的“会馆的发展变迁”做了一个补充。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和交际的重要场所。它的出现和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因此②③说法正确。从宋朝时期起,政府对商业的直接控制就已经减弱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商业高度发展的结果,主要特征是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因此,①④说法均不正确。 答案: C 思维拓展: 明清商业发展的新表现 (1)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农业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市场范围扩大。 (2)白银大量流通。 (3)出现工商业市镇。 (4)出现地域性商帮,以晋商和徽商势力最为强大。 1.右图“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俞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关于俞大娘航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俞大娘航船出现于唐代 B.航船上可能载有邢窑的 白瓷 C.航船所经之路可以随时 见到客舍、车坊等辅助性营业场所 D.船上所带货币主要是纸币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俞大娘航船”是在唐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的益州,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 D 2.乾隆《元和县志》:“(安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材料说明(  )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较为活跃 ②新的生产关系迅速发展③长途贸易比较发达 ④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由材料中“(安徽)歙人阮弼”可知他是安徽人,属于徽商,故①符合题意。由“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可知③符合题意。由“分工操作”可知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提高,④符合题意。清朝时期资本主义萌芽虽然有所发展,但远达不到迅速发展的程度,故②不正确。 答案: A (2010·福建高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商品种类、数量众多,销往国内外,B说法正确;海陆交通的发达只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条件,A说法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福建成为全国经贸中心,C说法错误;材料中未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D说法错误。 答案: B 方法技巧: 本题为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所需的的基本信息,大多蕴涵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之中。准确理解材料内容,充分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3.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 B.物流通畅的草市 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D.工官监管的夜市 解析: 抓住关键词“东汉”即可。物流通畅的草市、工官监管的夜市基本上是唐宋之后。而繁华的商业市镇在明清时期出现。 答案: A 4.王建在《汴路即事》诗中写道:“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 A.固定的城市商品交易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 C.通宵买卖的城市夜市 D.繁荣的边疆茶马市场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解题关键是全面掌握“市”的形成与发展。“草市”指自然形成的乡村贸易集市。 答案: B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材料二 宋代的“市” ①“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②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夜深方归也。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以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变化考查中国古代经济的有关内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都可以回答。第(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