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6: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考纲阐释 考点分布 能力层级:级(识记) (1)“不同的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 、成分省略。
(2)“不同用法”指的是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重点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难点是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考试大纲》明确需要掌握的不同句式和用法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理解这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与用法,是指能根据语境进行理解与辨别。“句式”属于语法范畴,“不同的用法”指词类活用,也属于语法范畴。同现代汉语相比,古代汉语的语法构造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所谓“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正是指这样一些相异的部分。
【考点透析】
(一)文言文常见文言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1、“……者,……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也。”
判断句中,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
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对否定判断,同学们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难点探析
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如:
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晋鄙嚄唶宿将。(《信陵君窃符救赵》)
此人也,骂曰畜产,辱孰甚焉?(《后汉书?刘宽传》)
例中判断很难辨认。在翻译时要注意判断这类句子属于判断句,并译成判断句格式,加上判断词“是”。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3.用“是”表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辞》)
但是,注意下一个句子: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察今》)
划线的这个句子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
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
这个“是”,是代词而不是判断词,因为句子中没有“者”“也”之类,而且主谓间没有逗号,可见掌握判断句。理解的关键在于其基本特征:名词性主语+名词性谓语。
☆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1、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2、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表被动。如: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
4、用“为”,“为……所……”表被动。如: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过秦论》)
5、用“被”表被动。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6、动词本身表被动。
戍卒叫,函谷举。(《过秦论》)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