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泥鳅的养殖技术ppt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泥鳅的养殖技术ppt课件

第二篇 概 述 泥鳅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称。 泥鳅是我国传统外贸出口水产品,深受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市场的欢迎, 且价高畅销。 由于农药及工业废水等污染了泥鳅的栖息环境,资源遭到破坏,泥鳅的天然产量大为减少。 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效益较高,因此养殖泥鳅具有很好前景。 第 一 节 泥 鳅 的 生 物 学 特 性 一、分类地位及分布 分类: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 分布:中国、日本、朝鲜和东南来诸国均有分布,我国除青藏高原外,各地河川、沟渠、稻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天然水域均有分布。 第 二 节 繁 殖 及 苗 种 培 育 一、亲鳅的来源与选择 来源:自己养殖;市场购买;直接从稻田、池塘、沟渠中去捕捉。 标准: 二、雌雄鉴别与搭配 鉴别: 四 鳅 苗 培 育 1、培育池条件 面积:50㎡的小土池或铺底泥的水泥池 水深:50~60㎝ 清塘:下苗前10~15d用0.2kg/㎡生石灰消毒。 注水:消毒7d后,加入过滤的新水。 2、放养 饱食下塘 密度:750~1000尾/㎡(微流水增至1500~2000尾/㎡) 五 鳅 种 的 培 育 鳅池条件与鳅苗相似。 放养:50尾/㎡。 饲料:施有机肥培育天然饵料(0.5kg/㎡)。还应投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猪血粉等动物性饵料及米糠、大豆粉、蔬菜、菜籽饼等植物性饵料。逐渐增加配合饲料比重到完全过渡到吃配合饲料。 第 三 节 成 鳅 的 养 殖 一、稻田养殖 稻田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稻田改造:防逃木板或水泥板埋设;注排水口安插双层防逃网;开挖占稻田面积2~3%鱼沟鱼溜。排干水太阳暴晒3~4d 施肥:粪肥40~60kg/㎡,暴晒4~5d,充分腐烂 蓄水放苗:30~50尾/㎡(3㎝/尾) 饵料:动物性有蚕蛹、螺丝肉畜禽内脏;植物性饵料有米糠、糟渣、蔬菜等。 投喂:水温24~28℃时,动物性饵料占70%;水温低于24℃时,动、植物性饵料各占一半。 管理:经常检查摄食和防逃情况;调节稻田水位;田间使用低毒农药,准确计算用量,灌深水,喷药朝前。 稻 田 养 鳅 的 捕 捉 技 术 排田水捕捉法 香饵诱捕法 药物驱捕法 二 池 塘 养 殖 1、池塘条件 池底平坦,进排水方便 面积150~250㎡,深70~100㎝,水深40~50㎝ 2、池壁改造 砖或石块浆砌,要求坚固无漏洞 进、出水口:安装过滤拦鱼设施 3、清塘消毒(同苗种培育) 4、肥水:清塘7d后加水,施畜禽粪肥20~30kg/100㎡,3~5d后放鳅种 5、密度:体长3㎝放1~1.5万尾/100㎡或5㎝的5000~8000尾/100㎡。 6、追肥:每隔15~20d,每100㎡每次施5~7kg,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15~20㎝,水色呈油绿色或黄绿色。 泥 鳅 的 暂 养 技 术 第 四 节 疾 病 防 治 一、预防鳅病的主要措施 养殖池的彻底消毒 泥鳅苗种严格挑选,规格要求一致 放养鱼体消毒 密度合适 养殖期间施肥少量多次,控制水质 注意饵料质量和数量 搞好鱼池清洁卫生 药物定期全池泼洒(10~15d) * 名 特 鱼类 养 殖 第 一 章 泥 鳅 的 养 殖 本章重点: 泥鳅的生活习性;泥鳅雌雄鉴别及人工繁殖 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较圆。 头较尖,吻端向前突出,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 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触须5对。 尾鳍圆形,尾柄 基部上侧有一黑色大斑点。体表粘液 多而滑。 鳃 退化,呈粒状突起,鳃 裂止于胸鳍基部。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习性 属底栖类鱼类,喜欢栖息于软泥多的河、湖泊、池塘、稻田等浅水域的底层淤泥中,尤喜欢生活在中性或弱酸性(PH为6.5~7.2)的富含腐殖质土壤中。 泥鳅的呼吸有鳃呼吸、皮肤呼吸、肠呼吸三种形式。当水中溶氧不足时,能钻出水面吸气,经肠管进行交换后,废气从肛门排出。在泥底,泥鳅通过肠呼吸来维持生命。因而泥鳅对缺氧环境的抵抗力远较其他养殖鱼类强。 另外,由于泥鳅体表有粘液,可澄清泥中的水质,也有利于其呼吸。 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傍晚到半夜期间才出来觅食(昼伏夜出)。但在产卵期及生长期,白天也出来觅食。人工养殖时,可驯饲,使之习惯于白天摄食。 泥鳅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8℃。水温高于32℃,则钻入淤泥中休息;水温低于6℃,则潜入泥中冬眠。 四、食性 泥鳅为杂食性鱼类 动物性饵料有:浮游动物、水生昆虫及汽油车、水蚯蚓、蝌蚪、小鱼虾、小螺丝等 植物性饵料:植物种子、嫩茎、叶和有机碎屑 人工养殖:蝇蛆、黄粉虫、鱼浆、小鱼虾等,也摄食配合饲料、米糠、饼类等,当食物不够时也有残食现象。 摄食时间:傍晚和夜间。人工养殖的摄食高峰在7~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