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复习提要.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高考语文复习提要 2012年大考在即,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复习。我们的重点是如何把握考场答题特点,尽量避免不应有的失误,并争取获得高分。 重点是作文,但前面的内容也稍加指点。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第四题,去年考的是语言得体,今年应该有所变化,很多学校考的是语义的衔接,但也可能有别的考法: 4.下面是某校校庆前夕,四位校友发给联络办老师的短信,其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 A.获悉母校华诞,甚喜,届时定拨冗出席庆典,特此通知。 B.因事务繁忙,恐难以按时光临母校参与庆典,深表歉意。 C.虽身体欠安,但一定准时前往母校列席庆典,谨此奉告。 D.因航班取消,故不能及时赶到母校参加庆典,敬请谅解。(2011湖南卷) 比如: ① ,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 ② 。六十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A.①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②直到最后一天仍在奉献 B.①不顾年迈,开垦荒山 ②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C.①不顾年迈,开垦荒山 ②直到最后一天仍在奉献 D.①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②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文言知识中,每年都考一个虚词,“其”、“之”、“因”等,前几年都考过,今年特别注意以下几个虚词:为、焉、乃。 此外断句题继续考的可能性大。有些学校考主观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但高考应是选择题。 简答题,应注意从整体把握文意回答。 翻译题,有10分,很重要,因为大家训练较多,具体方法我就不讲了,只希望大家投入足够的时间。 三、古诗词鉴赏和默写。 古诗鉴赏,特别注意情景关系和用词用字:比如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首联用词很别致,请结合全诗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律诗进行赏析。(4分) (1)首联是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其中“独有”“偏惊”两个词,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2分)结构上,是开启全诗,引出下面对江南新春景色的描写。(2分) (2)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2分)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2分) 此外注意,4分的题,一般有两个得分点,切记分作两步答题。 默写题,一定要得到满分。 实用类文章阅读,略。 文学类文章阅读(22分): 注意这两年来的一个变化,即设题注重探究能力,有一定的开放性。比如去年的题: 17.谈谈文中画波浪线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4分) (1)运用第二人称,如对朋友,殷殷相告,有一种亲切感;(2)有利于作者对不能飞的你倾注同情与关怀,与你共同感受不能飞的痛苦。 18.联系上下文,简析作者为什么说“是人没有不想飞的”,并结合现实,谈谈“想飞”的积极意义。(8分 ) “飞”,意味着一种超越,当今时代是现代性的、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要心怀理想,努力超越自己的环境,奔向自由,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 选做题,12分: 主要注意外国小说鉴赏和文化经典研读。 小说鉴赏方面,特别注意书上的8个话题,我觉得场景和主题特别重要。 关于作文 我侧重从审题和议论文写作要求来谈。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 这个问题老师们很重视,因为去年高考有大约15%的同学审题出现了偏差,也就是说在“题意”这一项被判到了三档或四档。这个面积有些大了,当然也有客观原因,一是材料作文是停了几年再出现的,有些学校或班级训练不够,另一方面是命题存在“引导不当”。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道题: 某位知名歌唱演员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谈到自己的变化:过去她出场面对观众说的第一句话是“大家好,我来了!”而现在她说的是“谢谢大家,你们来了!” 也许类似的变化曾经发生在你身上或你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请自拟标题…… 材料和提示语中两次出现“变化”这个关键词,提示语又要求考生对“此”发表看法,这个“此”是指什么呢?不就是“变化”吗?所以有些同学就以“变化”为题写作文,有的写家乡的变化,有的写父母对我态度的变化,有的写自己变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这些答卷曾经让命题者一度很惶恐,因为他的意图是让考生看出从“我来了”到“谢谢你们”的变化内涵,从中引发联想,展开思考。 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有“三看”,一看材料的整体意义,二看材料与提示的关联,三看有何可供立意的角度。三者都要考虑,但第一看最为重要。一般来说,材料只是一个语段,意思比较单一,应该准确把握它的主导意思或意向。比如湖南这道题,材料只是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