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届高考文言文复习教案 文言句式主要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及一些固定句式。在高考中很少直接命题来考查文言句式,但在文言翻译、文言断句中往往涉及,因此在复习时、要抓住每种特殊句式的难点或易混淆点。 【真题回放】 1、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2009全国高考浙江卷) 此题涉及到省略句和宾语前置句的知识。“人之所有”的后面,省略了“书画”,翻译时要补充完整;“惟恐其不吾予也”的正确语序应为“惟恐其不予吾也”。全句翻译为: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2010全国高考山东卷) 此题涉及到被动句的知识。“常不见听信”中的“见”表被动。全句翻译为:申甫屡次把他的谋略陈述给各位公卿,却常常不被听从信任。 3、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2010全国高考江苏卷) 此题涉及到省略句、状语后置、主语后置的知识。正确的语序应为“以(其)嫁时之衣殓,吾贫甚矣可知也”。全句翻译为:用(她)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放人棺材,我太贫穷,就可以知道了。 【内容详解】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1)用“者……也”表判断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3)用“者”表判断 ????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司马光《赤壁之战》)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北朝民歌《木兰诗》)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 “臣本布衣。”?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出师表》)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 且相如素贱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庄子《鱼我所欲也》) (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无标志判断句。 ?????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例如: ????刘备天下枭雄。?? (司马光《赤壁之战》) 划线的这个句子同样是判断句。主语由“是”充当,翻译为“这”;谓语是名词短语,由所字结构(所……的地方)充当的。全句翻译为:这(就是)我的宝剑所掉下去的地方啊。 ???? 注意点: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讨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 以上两句是判断句吗?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于”可译为“被”。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例如: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