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冯友兰 国际商务1211第三小组 主讲:王钰婷 资料搜集:徐璐 严丹琪 姚志平 张梦婷 孙燕 王乐 王明珠 邢丹丹 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广东大学、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贞 元 六 书 书 影 关于冯友兰的作品的评论: 当行本色的抒情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李慎之先生常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 的人物。” 20世纪中国的第一篇大文章—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2000年12月12~18日,何炳棣应“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学术讲座”之邀,在该所举行三次学术演讲,在14日明清人口及相关问题上称“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篇大文章,是冯友兰先生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 蔡仲德《冯友兰年谱初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 三十年以后,冯友兰在谈起这篇文章时说:“以今观之,此文有见识,有感情,有气势,有辞藻,有章节,寓六朝俪句于唐宋之古文。余中年为古典文,以此自期,此则其选也。承百代之流,而会乎当今之变,有蕴其中,故文情相生,不能自已。今日重读,感慨系之矣。” 《三松堂全集》卷十四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碑铭体 碑铭,又称碑文,属于应用文体,是一种刻在墓碑或纪念碑上的记叙性文字。在中国古代,碑铭体有着比较严格的格式。按文字的体例可分为序和铭。序是散文,铭是韵文。韵文又以四言为正体,以骚体句或三、五、七言为变体。一般说来,唐以前的铭文句式比较整齐,唐以后就比较自由了。后来,人们将这种刻在碑上的纪念文体统称为碑铭体。 课文背景介绍 纪念碑事情的缘起 1946年上半年,三校忙于分家和准备北归的事,在有一次清华的校务会议上,梅贻琦说,我们在昆明呆了七八年,临走的时候总要留下一个纪念品吧。会上我就提议,留下一个有古典形式的纪念品。大家都说好,就推我筹备这件事情。我就筹备立一个完全合乎传统形式的纪念碑。严格地说,这座纪念碑并不是联大常委会正式决议建立的,而是作为在联大中的人为了纪念联大而建立的。碑文是我作的,碑文最后的铭词大部分用校歌的词句,可谓一稿二用。 西南联大民主、自由、爱国的精神 西南联合大学的贡献 大学之为大学,首先在于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是追求文明进步的精神殿堂。正因为大学有不朽的精神存在,才得以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作为一所战时大学,西南联大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硕而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刚毅坚卓、厚德至爱的高尚品格;至诚至真、兼容并蓄的学术品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潜心治学、诲人不倦的敬业态度。西南联大荟集了一批著名学者,如朱自清、闻一多、陈寅恪、吴晗、冯友兰、王力、吴有训、周培源、华罗庚、曾昭伦、陈岱荪、费孝通等。广大师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严谨治学,树立优良学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 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 课文结构分析 第一节:从开头到“秦汉以来所未有也”,写我国家抗日的成功。 第二节: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到“即将返故居,复旧业”,写西南联大的历程。 第三节:从“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到“此其可纪念者四也”,写西南联大的历史意义。 第四节:从“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到最后,以校歌和铭文简略概述“联合大学之始终”是一代盛事(此一节亦可分两部分)。 艺术手法分析 1、史笔抒情:本文旨在记载西南联大之始末,用的是史笔。 叙史,笔触平实,语调平和,民族耻辱的切肤之痛、抗战胜利的豪情,含而不露,叙事简洁而有法度; 论议,实事求是,以事实为据,评断切实,而又目光如炬,立意高远,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情动于中,而笔下风云翻卷。 2、以浅近文言体写作,骈散相间,文采斐然。 课堂问答 1.此文的气势表现在什么地方? 章法鲜明带来的气势:第一节的回顾,一直采用追溯的方式连缀文章,一直追溯到秦汉,有风驰电掣的气势;第二节言简意赅,涉及时间、地理、历史,时空跨度大,但交代谨严;第三节是文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