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之 思想内容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教学目标 掌握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技巧. 学会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特征及鉴赏方法.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寄情山水 归隐田园 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诗歌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古代诗歌中常见题材 一、写景诗 二、咏物诗 三、思乡诗 四、边塞诗 五、怀古诗 六、感怀诗 七、山水诗 八、送别诗 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明确: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②?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写出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①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 ②?这种意境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明确: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中以物芳而明志洁,以人和而望政通。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为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①?写出这首诗歌的艺术手法。 明确:一句一景,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 ②?这首诗歌表现出春天怎样的特征?? 明确:写出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注:①西陆:指秋风。②南冠:指囚徒。 写作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卜算子·咏梅 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到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鉴赏方法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柳 李商隐
文档评论(0)